种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树。
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纲要》颁布之际,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并将这一“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向全市推广,更好培育和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今天,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展示活动在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举行。学生们用歌曲、舞蹈、朗诵、说唱等精彩节目,展现了他们以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上海六千年》为导览,参与“寻根”之旅的丰硕成果。
一本书引来十站实践之旅
《上海六千年》讲述上海故事、彰显上海精神,以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为切入点,以上海历史演进和发展为脉络,突出体现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以及江南文化,是一部反映上海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主要面向中学生进行乡史乡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读物。这本书由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上海通志馆承编,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仲富兰编著的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参与策划和资助《上海六千年》的编写、出版。
2018年12月,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向全国第一所公办全免费制中学——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捐赠千套《上海六千年》图书,由此在久隆师生之间拉开了“阅读上海历史,打造书香久隆”等系列读书活动。活动期间,在社会各方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通过通读、专题讲解、对谈分享、问答互动等形式,引领学生深入了解六千年上海的文明进程,感悟其城市精神,明确自身于故乡发展过程中应有的责任担当。
然而,这一本书所引发的活动并不止于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是育人的有效路径。继《上海六千年》之旅阅读活动后,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倡议、资助下,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复旦大学、上海天文台、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等多方的指导和支持下,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从2019年5月起,以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上海六千年》为导览,围绕“寻上海文化之根、育爱国主义之情、问模范公民之道、铸理想信念之魂”的主题,精心策划了十站“上海六千年”之旅实践活动。
由心灵的阅读起步。学生们从上海六千年的沧桑巨变里,读出了古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了解了先辈果敢勤奋坚韧不拔的风骨,领略到前贤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情怀,感受到今人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气魄。
由实地的研学扬帆。全校近两百名师生从“上海之根”出发,历时数月,循着《上海六千年》书中提及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三条路线开展实践之旅,重点探访了广富林文化遗址、陈望道故居、上海天文台及犹太难民纪念馆等10座场馆。采取课程化研学的形式,遵循“体验性、共享性、探究性”的原则,久隆师生在共同阅读中了解上海、在一起行走中热爱上海。学生们在直面真实历史的实践活动中种下了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的种子。
实践育人至关重要
在展示活动现场,久隆学子围绕“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主题,呈现了舞蹈《江南韵》、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朗诵《共产党宣言(节选)》、说唱《我是小小红领巾》等精彩节目,生动展现了参与“上海六千年”之旅实践活动的成长和收获。
久隆模范中学校长朱建平认为,《上海六千年》之旅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上海故乡的变化,感知上海发展的脉络,感悟上海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在知行合一中寻根问道、铸魂践道,有利于培育学生对党、国家和家乡的深厚情感及使命担当,有助于学生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李昕表示,社会实践教育对于提振学生的实践能力、责任担当、创造意识等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对于提升和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有着巨大的牵引作用。他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筑牢一块“阵地”,这块阵地就是社会实践基地。它们既是承载初心使命的精神阵地,也是激励我们一步步发展创新的动力源泉。上海要发挥好社会实践基地立德树人、铸魂立根的辐射作用,使其成为一面引领奋发前进的旗帜。
本次活动由市教委、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市地方志、静安区教育局联合主办。
作者:本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 焦苇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