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期望、高能力、高情绪,正成为当下不少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家长的群体特征。而这三高使得家庭教育期望成为亲子关系的矛盾焦点。教师是家校共育的合作者,面对不同的家庭教育期望,应该解读期望乐“搭桥”,倡导建立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亲子关系;指引期望巧“授渔”,将家庭教育期望转化为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望;守护期望常“司炉”,实现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有效助力。
近来网上流行这样一段话: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但最讨厌的据说是第三种,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蛋,要下一代使劲飞。看似玩笑的背后,透露出家庭教育中的某种尴尬。当代高中生家长的群体特征是高期望、高能力、高情绪,而亲子矛盾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孩子对家庭教育的高期望不认同。
现实中,有多少孩子在质疑父母的“为你好”背后其实是为“大人好”,就有多少父母一腔委屈乃至情绪失控。时常有孩子感慨“爸妈对你没啥要求”的背后绝不是“零期望”,而是“期望总是水涨船高、永无止境”。
家庭教育期望影响子女成长
家庭教育期望往往聚焦为父母对子女学业和教育前途的希望和等待,对于青少年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证实了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查尔斯·霍顿·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也表明,深受父母评价影响的自我认知对人的行为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研究发现,高中生的现实自我与父母期望之间的差异越大,其焦虑抑郁、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就越多,其学习效能和成就动机也就越低。可见,家庭教育期望必须恰当,并且能为亲子双方认同。
在日常家校沟通中,我们也常常发现亲子双方在家庭教育期望的认同上普遍存在内容差异或程度差异。
内容差异往往关乎孩子的职涯与学涯发展目标,比如父母倾向于让孩子成为公务员、医生,而孩子却想要成为艺术工作者、电竞选手;父母希望孩子考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孩子却更愿意去专业排名数一数二的学校;父母觉得孩子加三学科应该选甲乙丙,孩子却偏偏选了丁戊己。
程度差异则包含了榜样差异和自我差异,比如父母会以自身、熟人包括孩子的同伴甚或社会上的杰出人物作为对子女的期望目标,又比如父母会以孩子曾经到达过的最高状态来期望子女持续达成。
对孩子而言,期望的差异会造成前进步伐的犹疑;对教师而言,家校共育需要双方先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达成共识。
教育期望亲子落差可由教师弥补
那么,在共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期望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呢?
教师应乐于“搭桥”,不仅要成为家庭教育期望的解读者,还要组织和引导亲子双方共同来解读这份期望。
家校共育的合作起点是互相尊重,而尊重的起点是愿意尝试去理解对方。因此,对于日益“水涨船高”的家庭教育期望,不能简单地用“对错”、“高低”去评判。父母、孩子和教师三方应坐下,共同溯源和分析家庭教育期望的形成是否基于对孩子智能、个性和志趣的判断,是否考虑家庭资源以及个人、家庭、社会发展需求,是否真正契合孩子的成长愿望和价值追求,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助于家长理性地反思期望,有助于孩子正面理解期望,也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期望并获得亲子双方的信任。因为,对动机的判断虽然未必能换来对结果的肯定,但却有助于达成情感上的理解和包容。
对家庭教育期望的考量必将由因及果,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以“授渔”为上。
一般而言,期望建立在对现实的认知和对发展的需求之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指出,在长期目标的确定上,青少年会更多地求助于父母。但是,由于青少年学习压力较大,加之渴望独立,情感具有敏感性、内隐性等特点,阻碍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也影响了对父母期望的合理认知与接受。
多项研究表明,我国亲子沟通在内容方面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学业情况居于话题首位,高中生对父母期望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较低。家长往往不能意识到或是不愿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即自己在处理其它事务包括自身工作和学习时具备的高能力,未必在处理家庭教育事务,如设定合理的家庭教育期望时能同等显现,有时候甚至恰恰相反。
而且,即使父母对孩子有着更丰富、深刻的了解,血缘关系、聚焦视角等因素都决定了父母很难摆脱认知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而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则往往是基于对学生在一个群体甚至多个群体中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因此可能相对更客观。
在发展需求问题上,教师应秉持“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育人原则,指导家长处理好“全面发展”这一人才培养理想目标与“个性成长”这一现实目标之间的关系。面对“高能力”家长,教师更宜拿出专业工具“授渔”而不是越俎代庖。
“三高”家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情绪”:当孩子获得成绩时,家长信心爆棚,期望曲线立刻上扬;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失望沮丧,期望曲线直线下坠甚至归零。这种情绪非常高亢而极易突变,导致孩子的情绪也倍受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对家长的不信任,对家庭教育期望的无视。作为教师,观察到孩子遭遇成长的重要事件后,要及时与家长沟通,防止“高情绪”的爆发,守护好“期望”这捧本该明亮与温暖的炉火。
愿有一天鸟儿在蓝天翱翔,不再纠结自己承载着一份怎样的期望,只坚信身后有温暖的目光。
作者:周雯婕(作者为上海市格致中学高级教师)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