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高考大数据中,不仅有学生的分数排名,还有学校的教学在哪些方面的缺失,同样的考卷,同样的教学大纲,那些差距可能就是学校教学、学校环境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在今天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举办的以“测评也是学习(Assessment:Where Learning Meets Testing)为主题的考试评价研讨会上,考试院透露将在适当的时候发布一份基于全市三年高考大数据的详细分析报告。
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称,这些统计数据的目标不是为了高中排名,而是通过挖掘数据背后的因素,从而推动不同高中的特色化发展。
事实上,从分数中挖掘数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已经在完成了多次调研分析。如,此前已多年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等级考均进行了相关统计,并将结果返回给中学,成为教学方式、内容调整的重要参考。去年考试院就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中英语项目的测试情况给出了上海各个中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细节报告。
郑方贤称,测评的终极目的是推动教学的提升和发展,因此测评一定要反馈给教学,并形成正向的引导。
在今天的论坛上,他展示了对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首先明确样本条件:一是应届考生;二是成绩排名后的前95%,去除极端情况;三是参与统计学校的考生人数不能低于50人。由此,最后调研报告涉及考生逾39000人,中学204所。“测评也是一种学习,这个报告更接近于对测评数据的专业研究,”他认为,教育,某种程度上说是批量的,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在于找到共性,同时在学校之间的差异中,探索教学改进的方向。
其一是教学内容领域各分项的得分率,试题分为:方程与代数,函数与分析,运算、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图形与几何。
其二是教学能力目标各分项的得分率,试题被分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探究能力等。
调研报告分“内容”和“能力”两个维度,而结果显示,每所学校在数学能力的不同项目各有侧重,并非名校就名列前茅。而且每所学校被细分到两个维度的若干分类,很难简单判断哪所学校好或者哪所学校不好。
在今天的论坛上海透露,目前正探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书面纸质考试转变为机考。
据介绍,市教育考试院已经开始为学业水平考采用机考模式做准备。因为大数据时代,机考的方式更有利于挖掘更多考试背后的信息,从而反馈于学校、反馈于教学、反馈于政府。
但是考试院也透露,变为机考的前提是,机考不能影响测评结果的科学性,现在考试变多了,也要求测评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与学生的学习结合。
除了高考的大数据分析,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正针对基础教育阶段打造“k-12”测评体系,k指的是幼儿园,12为12年级的学生,在这一年龄范围内,初步选择全市46所学校作为基地,将测评与日常教学充分融合,希望通过测评不断调整学校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使之能更适合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并且形成学校特色。
作者:储舒婷,姜澎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