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放榜之后,一批大学新生将要开启新的生活之旅。年轻的小伙伴们对大学校园该有怎样的憧憬?如何让大学生活避免沦为“后中学生”时代?
听听大学里的学者怎么说。他们认为大学的功能不仅仅是利用几年时间学到一些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彻底进入成人社会之前,有一个安静的缓冲时期,大学是进入成人社会前一段最不功利,又最无拘束的时光,年轻人应该利用这段美好时光让精神更加富足,让心性更加沉静、美好——
曾经花很长时间来决定是否为学生写一本书,起因是在任教的30多年中,无数次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对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没有一个清晰的感受。而每年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也总是会遭到大量的询问:究竟哪个专业热门,哪个专业容易找工作?
记得早在2000年11月我就为学生开设过一场讲座,题目就是“大学生活设计”。那是一场超过1600人的讲座,体育馆被挤得满满的,很多同学之后告诉我,他们因为这场讲座有了很多改变,我听了非常开心,这是最大的激励。但是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依然需要和不同的学生谈论这个话题:“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才能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一件需要用心来规划的事情。
读大学不是为找个好工作,而是为自己的一生负责
其实大学生活的起点不是新生入学的时候,而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
现在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想的是,学什么专业四年后更容易找到工作。一方面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比较追逐时尚,更加现实;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期间也一样追逐时尚,务实、功利。很多学生到大三时,已经开始围绕着找工作去安排学习时间。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学生上课请假,理由是要去实习单位面试。这些现象的存在,的确与社会的就业压力有关,但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很难沉淀出很好的心性,以及获得长远的发展。
大学学习什么真的不需要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做太多的考量!
读大学应该是为你的一生负责,而不是为你四年后找工作负责;是为你能够长久地发展负责,而不是为你一时的岗位负责。
如果在选择大学与专业时就和未来的职业挂得太紧,扼杀了自己对于自然界、对于社会、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那么大学学习实在是一件痛苦而无趣的事情。没有兴趣是没有学习动力的,而且也不能够全面自由地发展,完全职业束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非常令人担心。
一所好的综合性大学往往会认为,如果学生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那是一种失败,因为四年大学教育不是培养专家,不是让学生在某一个领域投入那么深,而忽略掉其他广泛的做人、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
耶鲁大学有一门大课,叫做“大策略”,由两个研究世界史最出色的教授轮流讲,这是持续一年的课程,是一种非常综合性的训练,讲到孙子兵法、管子经济、古希腊策略等等。如何为学生长远发展做出努力,这才是教育应有的功能。
最近20年工商管理教育非常热门,我常常会遇到其他专业的学生跑来和我探讨专业学习的问题,一般会有两类问题:一类是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因为学了没有什么用,将来找不到工作;一类是喜欢工商管理专业,问问有否办法转到管理类专业上来,而喜欢的原因也是管理类专业好找工作。
两类问题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管理类专业好找工作。所以每每遇到带着上述两类问题来找我的学生,我都会很认真地与他们交流,希望他们能够纠正自己对于专业的认识。
我想这一点对于准备踏入大学校门的同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选一个基于你个人兴趣、长远发展的学校和专业,不要过早地用社会的功利一面来做决定。
心性成长更重于专业知识学习
学生来到大学,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更应该获得心性上的成长。
四年大学,不长的时光。在这段时间,你可以给自己任何尝试和锻造,给自己任何设计与安排,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学段,甚至每一天、每一刻。正是这些不同的尝试与锻造、设计与安排,你会成为一个非常不同的人,同样也就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和个人的品性。
如果这段时光中,融入的是书卷、思考、审视和理想的强化,借助于课堂、书本以及分享,学识的精进会扩展人的心胸和视野,到四年结束时,这一切都成为你的个性特征,是属于你的神韵。
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的理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业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倘若学生只懂得就业的技能,而不能拥有完整的心性,不懂如何面对变化与挫折,不懂如何与其他人相处和拥有团队精神的话,即便解决了技能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学生们人生长期发展的问题。
观察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所拥有的是不局限于专业的能力,拥有的是去做事情的能力;他们所拥有的并不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是拥有与人合作、寻找成长的知识;他们所拥有的并不局限于技术,而是拥有了理解人性与激发能量的热情;他们所拥有的并不局限于对于自己的自信,而是拥有对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所达成的自信。这些都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更需要的是综合发展的素质。
所以不要太过急功近利,更不要在意充满诱惑的机会、其他人的所得。作为学生,应该回归到本心,安静下来好好读书、思考,培育属于自己的书卷之气,让知识提升你的胸怀和想象,让心性得到成长。如果能够借助这一段时光,储备足够的想象与知识,拥有明确的判断,让自己可以按照心的判断前行,人也就有了心灵的归属。
所以,对于那些告诉我不喜欢现在学习的专业、喜欢管理学领域的学生,我会很清晰地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我也不会选择接受你选择我所在的领域,因为你已经在一个专业领域里,我们需要探讨的不再是是否喜欢这个专业的问题,而是探讨如何接受挑战并把专业学好的问题。能够面对事实,接受挑战,并取得成效,在我看来是心性成长的一部分。
始终追求卓越才能成就梦想
事实上,我们未必能在大学毕业时,就确定一生的职业选择,每一次职业选择和发展都会有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个永远追求卓越的人,在任何职业阶段、任何领域,都可以创造价值,有所贡献,也都可以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所以我认为对学生来说,不管到社会上从事什么工作,都能追求卓越,做到最好,这样终能成就梦想。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同时又在农牧行业工作,大学时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却去社会科学系任教,之后转到工商管理学院任教,然后到企业兼职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从我自己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一个人会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或者行业,只要你做好足够的准备。
在农牧行业里我认识一位董事长,他是北大毕业,但是现在卖猪肉,非常成功。当人们探究他为什么卖猪肉可以卖好,结论是因为他是北大毕业。其实,无论在任何行业,这也许就是你和其他人的区别。
现在社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读大学是极其幸运的,你能否选择合适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才华,有没有做好准备去拥有属于你的机会?希望学生在读大学期间,学会理解专业学习的价值,好好地发展自己的心性,这样才可让自己拥有长远发展的基础。
真正的教育也许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教育,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
作者:陈春花(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编辑:顾军 陈孙杰(实习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