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重磅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份红头文件明确,“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与此同时,家长们们齐刷刷地开始讨论文件中的一条规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消息一出,不少“鸡血爸妈”和“补课党”同时大呼“解脱”。部分家长认为,他们再也不用为了考上民办学校苦苦“鸡娃”,被“鸡血”的娃们也可以脱离永远上不完的培训班。“培训机构这下子遭遇重创,特别是那些针对幼升小、小升初培训的。”一位家长随后发出如是感慨。
其实在前年上海“两会”会场上,“减负”就成为了代表委员的集体呼声,但在会场之外,仍有无数中小学生前赴后继地走进培训班。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家长要把孩子送去补课,甚至连培训班报不上名都焦虑万分?
在沪上一中心城区的教育局负责人看来,很多培训机构在其中充当了故意制造焦虑、煽动升学焦虑的角色。它们惯用的手法就是,通过自媒体公众号对权威信息进行断章取义的“改造”,并拼命鼓吹“抢跑”“弯道超车”等理念,散布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升学状况甚至各种分数榜、排行榜,从而吸引更多孩子上培训班。但其实这只是为了煽动家长情绪,鼓吹应试教育,让家长的焦虑成为它们利益链上的一个环节。
有些培训班更是直接参与主办了让学生、家长视之为“升学敲门砖”的杯赛。比如,已经被叫停的“走美杯”的主办方包括一家北京的奥数培训机构,“亚太杯”的主办方则包含上海的一家奥数培训机构。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一直在连续出重拳整治培训机构,也三令五申要求民办学校招生不得与任何培训机构挂钩。
但根据一些家长的说法,貌似仍有“灰色利益链”的存在,比如坊间盛传,仍然存在着小四班、小五班、神秘考等,明面上屡屡被勒令禁止,暗地里却大行其道。
故此,有专家认为,此次《意见》的出台,正预示着这样的利益链将被彻底斩断。道理是很简单的:公民同招后,只要真正落实“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的政策,那么培训机构或就不再有机会把学生与民办学校的招生挂钩。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自此都有机会从容办学,而学生也可以从容地上学。
作者:朱颖婕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