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华东师范大学2019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致辞。
他对毕业生们说:
我之所以对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新闻特别感兴趣,不仅是因为率先登陆月球背面的是我亲爱的祖国,而且是因为在我的专业领域,在现代哲学史上,“月球背面”,“the other side of the moon”,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哲学家们经常用这个词汇来比喻一定存在但没有直接经验证据的研究对象。
人类对月球背面的好奇和探索,给我们的启发,不仅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而且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英国哲人J. S. 穆勒曾有名言,“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似乎是预料到有人会问“何以见得?”,穆勒接着说,“万一傻子或是猪看法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这个问题的他们自己的那方面。苏格拉底一类的人却知道两方面。”(The other party to the comparison knows both sides. )
同学们,愿你们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用自己的科学研究贡献于人类成功登陆更多的“月球背面”,让自己的人生历程得益于更多的“知道两方面”的智慧收获。
全文如下:
不懈奋斗,不辱使命,为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各位导师、各位来宾、各位2019届博士生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在座的同学们,向今年毕业的我校509名博士生同学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向同学们的各位导师,向你们的全体家人,向为你们的成长和成才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每一位教职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稍后,我们将一起见证钱旭红校长向诸位颁授学位证书。去年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我说过博士学位颁授仪式可谓是一个人学术生命中的“成年大礼”。今年的此刻,我们又相聚在这里,按照惯例,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说几句;在大家正式成为“学术成年人”之前,说几句只有在这个时刻才适合说的话。
在这个时刻,你们已经完成了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你们已经知道了学术领域和学术生涯的许多“内幕”,其中或许也包括这样一个“奥秘”:学术会议上,发言之后如果没有人提出问题,往往就是最大的问题;同行反应如果只有一句“very interesting”,那意思基本就是“not very interesting”。
当然,会做这样评价的,通常不会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尤其不会是自己的授业导师。你们在博士生阶段,乃至在整个求学时期,最珍贵的一个成长条件,就是你们身边始终有知无不言的老师和同学,尤其是你们的老师们,他们一旦发现你们在学术上有什么差错,甚至在其他方面有什么不足,通常都会直截了当指出来,不需要犹豫,用不着打哈哈。你们在博士学习期间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与你们在这座学府里所经历的这种师生交往密不可分。
但是,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你们不再是导师的在读学生,你们不用再受老师的耳提面命。你们此后的成果质量、学术操守,你们为人是否厚道、做事是否靠谱,老师们即使还会关心,甚至还会非常关心,其表达方式也会与先前有很大不同。在通常情况下,就连你们曾经的授业导师,更不用说你们此后的一般同事,都会对要不要直截了当地提醒你、告诫你,有一些犹豫。
因此,同学们,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你们要用更多的努力,去让你的听众和读者们真心觉得你的工作是really very interesting;你们要用更诚恳的态度,去使你们的同事和同行愿意对你所做的工作提出真实的问题,甚至提出棘手的质疑;你们要靠自己更严厉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不足,用更高的自觉和更大的勇气去调整自己的科研思路和研究方法,甚至去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我的意思当然是,before it’s too late。
在这个时刻之后,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你们在学术上、在工作中,会渐渐地不仅“上有老”,而且“下有小”。这意味着你们的责任将更大,将逐渐成为单位里的壮劳力,甚至顶梁柱;即使还说不上扶老携幼,也一定会忙里忙外。
但幸运的是,你们在实践领域将付出更多,在认识领域却将得到更多。
你们会突然发现,你们比以前更知道该怎么对待你们的长者了,因为你们在自己的学生和更年轻同事面前,也成了“长者”——你希望他们怎么对你,你也就应该怎么对你自己的长者。你希望你的学生和更年轻同事们对你不过于依赖,你就要想办法让你的主管觉得你是配得上信任的;你希望你的学生和更年轻的同事们对你不过于怠慢,你也就应该转过身对你自己的长者们,尤其是对那些并非位高权重的长者们,表示更多的尊重和关心。
当然,反过来说,你们一旦适应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你们也应该能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有些事情是你不愿意你的长者对你做的,那你也就不应该对把你当做长者的那些人,对你的学生和年轻同事,去做这些事情。万一有老师让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你曾抱怨,万一有领导对你有过不公平的态度你很郁闷,那么,亲爱的同学们请记住,你们要努力让你们今后的学生和更年轻同事们不再有同样的抱怨和郁闷,要努力让校园、学术圈乃至整个社会中那些你看不惯甚至看不起的东西,在你今后参与的代际传递中,越来越少。
在这个时刻之后,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你们将承担起新的社会角色。随着你们承担的社会角色逐步增多、人际责任逐步加重,你们会有更多机会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不仅知道“事情的这一方面”,而且知道“事情的另一方面”。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你们以学生身份进行的学习过程终于结束了,但我希望,你们在努力做好创造者的同时,要继续努力做好学习者,珍惜人生历程中的多种认知机会,保持对“事情的另一方面”的强烈求知欲望。
从去年那时到今年此刻,包括你们在内的全球科学共同体成员们,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研究生院的同事告诉我,大家在攻博期间在SCI、SSCI、CSSCI及其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55篇,人均发表论文3.26篇,其中不少也是发表于过去的一年当中的。
在过去一年的诸多科技进展当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今年1月3日,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the Von Karman Crater within the South Pole-Aitken Basin),“玉兔二号”巡视器直接行走在月球地面;“嫦娥”和“玉兔”发回的照片,都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地球。大家知道,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恰好相等,月球始终以同一侧面对着地球;月球的另一面藏着什么秘密,就像罗大佑歌中唱的“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一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求知者们的浓厚兴趣。
我之所以对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新闻特别感兴趣,不仅是因为率先登陆月球背面的是我亲爱的祖国,而且是因为在我的专业领域,在现代哲学史上,“月球背面”,“the other side of the moon”,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哲学家们经常用这个词汇来比喻一定存在但没有直接经验证据的研究对象。我还不清楚,在今年1月3日以后,我的哲学同行们在讨论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可能与现实、逻辑与事实、先验与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经验证实与经验证伪等等概念对子和概念关系的时候,会换别的什么例子来做说明。
我之所以对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感兴趣,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生动地说明了人之为人的一个根本特征:总是不满足于认识事情的这一面,而也要认识事情的另一面。1月3日及以后的那几天,全世界各国媒体,包括吵着要在国际贸易中与我们大干一场的那个国家的媒体,都争相报道有关“嫦娥”、“玉兔”和“鹊桥”的消息,并几乎毫无例外地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前几天,6月18日,在巴黎航展的一个活动上,法国一位叫让-弗朗索瓦·克莱瓦的宇航员兴奋地说,在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以后,他自己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可以登上月球的话,也希望去月球的背面亲自看看。
人类对月球背面的好奇和探索,给我们的启发,不仅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而且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英国哲人J. S. 穆勒曾有名言,“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似乎是预料到有人会问“何以见得?”,穆勒接着说,“万一傻子或是猪看法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这个问题的他们自己的那方面。苏格拉底一类的人却知道两方面。”(The other party to the comparison knows both sides. )
同学们,愿你们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用自己的科学研究贡献于人类成功登陆更多的“月球背面”,让自己的人生历程得益于更多的“知道两方面”的智慧收获。
毋庸讳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中,总会有某些很重要的“月球”,我们不仅现在还无法窥见它们的另一侧面,我们还要准备用很长时间才具备探索它们的起码条件。意识到这种情况,会让我们对未知领域之存在、对现有知识之局限、对自己工作之不足,有更清醒的认识。正因为认识和行动总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工作和生活不会完全一帆风顺,大家在ECNU校园里培育和分享的那种创新乐趣和攀高信心,当然也包括你们在这里学到的理性方法和德性规范,才显得格外重要,才值得格外珍惜。
同学们,再过三个多月,我们就要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大庆了。在这样一个时刻毕业,你们肩上的使命尤其光荣,也尤其艰巨。经过七十年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成就,包括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绩,已举世公认,但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人也必须在项目更多的竞技场上,在难度更高的竞技项目当中,赢得世人的持久敬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的,“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愿你们,愿2019年在华东师大毕业的全体博士生同学们,不懈奋斗,不辱使命,为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做出ECNU学子们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童世骏
图片:李振东
编辑:顾军 樊丽萍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