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的眼窝、精致的鼻尖和几乎堪称完美的幼态脸型及五官分布……这就是前几天火爆微博的一张美女照。
有人用AI技术修复了林徽因的16岁旧照。照片一出,惊艳了网友:这也太没了吧!总算理解了当初那些文人墨客为什么对她那么痴迷。
但是呢,看脸羊要来打这个AI修复的脸,因为所谓的那个修复之后的“网红脸”,根本就不是林徽因的真实颜值,而且这个“网红脸”也恰好体现了大家对林徽因本人的认知偏见。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林徽因本人是美的,但是她的美跟网红脸那种精致的甜美天差地别,她的脸上更多的是体现着东方的美人独有的温婉清秀。
其实林徽因留存下来的照片中很多都清晰到能看出她真实的五官。
她面部轮廓圆润,中下庭都偏短,是很典型的幼态长相。五官方面称不上精致立体,眉眼弯而细长,鼻梁不算太高,鼻头也有一丢丢扁塌。
甚至因为五官偏小,导致面部留白过多。所以以现在的审美标准来说,她的脸是有一点点显大的,但好在林徽因的五官分布很合适,也没有十分明显的颜值bug。
但林徽因本人也并不需要靠精致的五官来支撑颜值,因为她的美3分靠五官,7分靠气质。林徽因从骨子里缓慢散发出来的脱俗气质才是拔高她颜值的关键。
少女时期开始的她,身上就一直流淌着一种落落大方的独特气质,眼神坚定、自信干练,细看有一种英气里又揉碎了些许娇柔的感觉。
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被呵护得很好,但体现在她身上更多的是温婉而不是娇气。
但是回过头看这张精修后的网红脸照,修图的人为了让林徽因的五官更符合现在的美,给她用P图大法做了一个网红套餐微整形。
开了眼角、做了眼睑下至和上睑提肌、填充了卧蚕、加深了眼窝、垫了山根和鼻尖、切了鼻翼,做了V-line,还在下嘴唇的地方给她悄悄补了一点玻尿酸。美是美的,自然也很自然,但却把林徽因骨子里最特别的那种落落大方、干练知性给抹掉了。
精修过后的网红脸照更像是一个娇弱温柔的,醉心于情爱的深闺少女形象,这种形象经常出现在情感小说的插图里,但绝对不会是林徽因。
实际上,真实世界里的林徽因并不仅仅是大家想象中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女青年,她反而是一个非常“刚”的女性。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林徽因的title里,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诗人或者作家,而是中国建筑师。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贡献了很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文献,堪称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去英国。期间,受同学影响,她开始对建筑艺术产生兴趣。
那年产生的兴趣伴随了林徽因此后的一生。
1924年,林徽因与恋人梁思成先后赴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决定以建筑为职业。
可当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得入该校美术学院,但选修的主要是建筑系的课程。
两年多以后,林徽因毕业,获学士学位。1928年,她与梁思成结婚后,回到中国。
当时,中国关于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有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而这正成了梁林二人的研究重点。
她后来在一封信中写道:“这种工作在国内甚少人注意关心,我们单等他的测绘详图和报告印出来时吓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
这段时间,林徽因经常与梁思成骑着毛驴、坐着独轮车,去寻找古建筑。
她曾在信中这样形容自己1936年的青州考察之旅:“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也是这期间,林徽因同梁思成合作或单独撰写了多篇调查报告。这些文章中的一些,此后成了该领域研究者必读的文献。
另外她还曾经和丈夫梁思成一起深入基层,共同走遍了中国的多个省市县,考察测绘了多处古建筑物,有很多著名的古建筑都是通过他俩才被大家认识,才得以被发现、保护。
考察古建筑物,其实就是相当于去勘测各个工地,都是一些环境不会太好的地方,风餐露宿不说,还经常需要爬得很高或者去各种危险的场地,但林徽因都是亲自上阵。
到了后期,经常日晒雨淋、四处奔波的林徽因又瘦又黑,还因此患了肺结核。
为了方便工作,林徽因日常的装扮也很简洁干练。
所以如果剥开媒体们的荒唐的包装,其实林徽因本人就是一个奋斗在一线的职业女性,利用她的智慧和努力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结合着这种背景,是不是就很难再把林徽因和“娇弱柔美”联系在一起了?好歹是天天去“工地”考察的工科女,再怎么也要代入一个女强人的形象。
当然,自幼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林徽因在诗词、文学上面确实也非常有才华,只可惜后来媒体过分炒作了她的才能,把她包装成为了一个风华绝代的民国文艺女青年,而忽略了她其实能文能武。
至于林徽因的那些风流的情史和媚俗的手段,也大多都是谣言,被媒体加工后传得五花八门,慢慢地大家就更加忽略了林徽因身上除了情史八卦、风花雪月之外的东西。
实际上林徽因是一个把人生拎得很清楚的人,她16岁和徐志摩相识,知道徐志摩已婚之后,她就写了一封拒绝信给徐志摩,表示两个人没有可能。徐志摩后来离婚之后还想疯狂追求她,但她却清楚地知道徐志摩爱上的只是用诗人浪漫想象出来的自己,所以并没有跟他在一起。
那首“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诗,也不是她送徐志摩的情诗,而是写给儿子梁从诫的。
金岳霖的爱而不得也是林徽因被大家诟病的一点,但这整件事都是从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书里传出来的,没有任何实锤。
当初林徽因把小24岁的林洙当女儿一样看待,不仅把她带回家辅导功课,还资助她上大学,也因此让林洙认识了梁思成。
后来林徽因生病的那两年,林洙一次都没有去看过林徽因,等林徽因去世之后,林洙就以帮梁思成整理资料为由,长期和梁思成相处,最终日久生情。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再婚娶了林洙。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梁思成去世之后,林洙在回忆的书里把林徽因的成就抹去,刻意写了很多林徽因的“绿茶往事”,包括到林洙老了,上节目时还指责林徽因不是一个好妻子,原因仅仅是林徽因不做家务。
她是一个学者,不会做家务又怎么了?
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这样能专心做研究的时间很可贵。
当战争的脚步临近,林徽因的态度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
她在给自己8岁女儿梁再冰的信中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1937年北平沦陷后,林徽因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位今天人们印象中的“大家闺秀”自认变成了“‘糟糠’的典型”。
西行途中,林徽因“课子,洗衣,铺床”,中间时常还要“来几次空袭警报”。
那年11月,她在信中提到了自己遭遇的一次轰炸:“听到地狱般的断裂声和头两响稍远一点的爆炸,我们便往楼下奔,我们的房子随即四分五裂。全然出于本能,我们各抓起一个孩子就往楼梯跑,可还没来得及下楼,离得最近的炸弹就炸了。它把我抛到空中,手里还抱着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
辗转到后方,梁林一家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陷入贫困。对林徽因而言,情况甚至更遭。
1941年冬,林徽因一家搬到了四川宜宾附近的一个偏远山村,那时她已常发烧卧床。
可即便是在贫病交加的境况下,梁思成、林徽因仍反复修改并完成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初稿以及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
可后来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去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中国在受难,他们要与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
所以林徽因的美,是因为她从小就饱读诗书,之后又一生执执着于实现理想、实现价值所散发出来的独有的女性魅力,她并不是媒体口中那个依仗着美貌周旋于各个男人之间,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她在颜值上只是个配得上漂亮二字的普通女性,算不上惊艳美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个非常厉害且值得尊敬的女性建筑师。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凤凰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