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作品展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定点高校,东华大学校园中第六次迎来了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学员,他们走到哪儿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由东华大学非遗教育研究中心精心设计的第六期非遗研修班正式结业,从课堂教学到爱心市集、从静态展示到动态展演,从学术研讨到公益讲座,学校力求多方位、多角度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研究,为彝绣文化之火添薪加油,而20名来自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同胞也在这里收获着、感动着。
用心帮扶 助力脱贫攻坚
云南楚雄是上海对口扶贫的地区之一,为了助力脱贫攻坚,上海市文广局非遗处组织沪上研培高校进行了一次云贵扶贫调研。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非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柯玲教授在调研若干家彝绣企业、公司、门店以及彝绣传承基地后明显感受到,彝绣色彩明艳、工艺精良,但设计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个想法与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不谋而合,他们特别渴望加入2019年春季开学的东华非遗研培班。就这样,仅仅三天,研培班就完成了招生工作,参培学员中,共有四位楚雄彝绣协会会长,她们既是彝绣高手,也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学员正在上色彩课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开设楚雄彝绣班后,如何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成为非遗教育研究中心课程主管陈彬教授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要知道,非遗传承人平常不仅要刺绣,还要在当地制作民族服装,但是对于如何让繁复的民族服饰能够满足现在的生产生活需要,学员们还没什么头绪。因此,陈彬在基础课程板块增加了《服装制版》系列课程,为学生讲解基本制版知识、裙装变化、上装基础和彝族服装结构分析等知识,并从结构原理和着装舒适性分析,进行楚雄彝族不同支系服装变化的比较和解读。
在服装制版课教师方方看来,民族服装在传承过程中已经自主自发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良,并且正朝着更为实用、舒适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她用丰富直观的纸模教学模式渗透制版理论,帮助彝绣传承人快速领悟要领,并及时解决了彝族服饰实际生产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版样难点问题。
学员正在上服装制版课
用爱接力 助推非遗保护
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今,每年假期不少东华学子都会深入云贵川藏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或采风调研。比如,学校纺织学院师生就曾赴云南省楚雄州“彝绣天地”与“李长征彝绣技能大师工作室”参观学习,并接受云南省楚雄州妇女彝绣协会会长毕从秀的全程指导。而毕从秀、李长征两位大师学员正是本期非遗研修班的成员。
据了解,研修班采用了“非遗传承人+中外设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本期研修班发布的20套结业作品都是楚雄彝绣传承人和东华大学学生、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学生结对设计的作品,这也体现了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往昔与未来的对话。
云南楚雄香包爱心市集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东华大学非遗教育研究中心组织非遗班学员举办了一次云南楚雄香包爱心市集。普陀区新普陀小学的一位毕业班班主任无意看到了爱心市集邀请函,直接将体验彝绣魅力作为班级的“毕业课程”,她带着孩子们参观彝绣作品展览,选购物美价廉的彝绣香包,还一并收获了端午安康的美好祝愿和楚雄彝绣的艺术熏陶。
用美表达 助攻彝绣出彩
云南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而楚雄彝族服饰于201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是云南省级非遗,是彝家人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
这一期学员人员结构与以往历届相似,年龄从28岁到63岁不等,年龄落差较大,受教育程度也不同。为这样的对象授课,对高校教师也是一种挑战。
研培课程中的“增学养”系列理论课程就是一个教学难点。经过反复讨论,非遗教育研究中心决定从“美”字入手,因为爱美是人之天性,与年龄、学历并无太大关系,而刺绣、服饰都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是人类展示美的重要载体。
老师们开始“美化”课程,也“美化”教学,“美化”参访调研。比如,陈彬教授执教的服饰色彩设计课就直接从学员自身服饰的各种色彩切入,让大家感受不同色彩搭配所显示的不同审美效果。柯玲教授的刺绣与民歌课程告诉学员,他们手中的针线与艺术家手中的纸笔作用相似,都是一种艺术表现,绣歌则是这种表现的有声表达。傅婷老师的服饰品设计制作课则是学员最受益良多的课程之一,也是大家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并形成独立作品的一门检验性课程。
据悉,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是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社部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主动回应广大非遗传承人群的愿望期待,着眼于新时代提升非遗的新活力而开展的国家计划。东华大学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6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首批57所参与院校之一,自2016年9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五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传承人研培班。东华非遗研修学员与大学生结对的设计作品在上海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北京恭王府及斐济国际时装周、巴西里约热内卢、英国曼切斯特中国文化中心、埃塞俄比亚、台湾实践大学等地展出、展演,赢得国内外时尚界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
作者:朱颖婕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