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迎接未知挑战,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
步入信息时代,未来社会究竟期待怎样的人才,大学应该如何对接社会的用人需求?
时下,几乎所有的国内一线名校,都在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在业内,大学期待双创教育“升级版”的呼声日益强烈。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双创教育的目标绝不是让学生早点从商。我们的办学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介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面,该校已通过制度设计,使双创教育全面“浸入”第一课堂,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入,由此实现双创教育的全覆盖。
日前,许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文汇报:上海财大是一所具有鲜明商科特色的院校。近年来,无论是毕业生就业质量还是薪资排行,上海财大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既然学生不愁找工作,学校为何要如此大力地推进双创教育?
许涛:一段时间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那些传统的学科专业所教育无法教给大学生、而社会用人单位又恰恰特别看重的素质与能力,恰好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传导。
对于这一点,上海财大的体会比较深刻。我们是一所以商科教育见长的院校,从金融、会计到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多数专业都和“商”有关。
而读过商学院的人都知道,商科和普通的应用型技术专业是有一些区别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个人的沟通、合作、协调能力,包容他人的能力以及领导力等,都十分重要。从职场的表现看来,后者往往比专业能力更为重要。
但这些能力如何来培养呢?坦率说,大学传统的课程中,没有照顾到这些需求。
目前,大学的学科专业还是按照院系来划分的,每个院系都按照学科要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门课程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可是,这些目标设定基本还是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那些和专业看上去无关而特别重要的能力,在专业课程中无法实现,需要靠创新创业教育来弥补。
也正因此,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已经不满足将双创教育作为第二课堂的、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一些创业所需要的课程和技能准备、为他们提供一些实践项目的平台。按照学校的要求,在整个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双创教育都已经有了从课程到师资到学分的总体设计。
简而言之,每个学生的大学学习中,双创教育都是必选项。双创教育,不仅仅表现为某几门课程的几个学分,而是应该融汇到所有的专业课程中。
文汇报:您说双创教育能给年轻的大学生提供传统的学科教育所给不了,而对他们长远发展又特别重要的能力,具体指什么?
许涛: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不久之前,我带着一群博士生到嘉善去调研。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进程中各地如何优势互补,产业如何有机重构、经济新动能如何产生等等,其中蕴藏着无数国家亟需且特别值得研究的课题。
比如,和上海为邻的嘉善如何进一步释放创新潜力,对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求解,靠“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当地做一番实地考察。
到了嘉善以后,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当地的政府部门对我们的博士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单位当面开出高薪、希望博士生能留在当地工作;还有的承诺,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当地创业,一定给出优惠条件。
这次短短的走访告诉我: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很多地方求贤若渴,特别是对经济、金融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青眼有加。
但我们的大学生呢,他们在求职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我也就此询问了一些学生。有人说,毕业后首选大城市。也有的说,最希望去薪水待遇相对较高的金融机构,这样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反映了我们人才在供需层面的“冷热不均”。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人才高度集聚,有些领域甚至已经有点“人满为患”了,人才竞争高度激烈。但还有一些地方,明明需要人才,但愿意“逆行”的年轻人并不多。
部分学生首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不能说他们有错,但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而产生的后果。
实际上,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各行各业最终成为领军人物的那些精英,都有相对充沛的基层、一线工作经验。
对年轻人来说,刚刚进入职场,首选的不应该是安逸,而是长远的发展——这个简单的道理,但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是没用的。如何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就业层面有所呈现。我们认为,双创教育是一个抓手。
真正成功的双创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一点创业项目参加比赛、或者吸引社会上的风投,也不是学一点课程,然后开个店或者生产一个产品,而是让学生始终抱有一种创新创业的心态——在任何岗位上都要有所创造,甘愿为了事业的长远发展而坚持、付出、忍受挫折和失败。
创过业的年轻人应该都有体会,创业往往是“九死一生”,做具体项目的时候往往特别苦,可能付出了巨大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即便是失败,在我们看来也是很好的教育——今天的很多年轻人成长得太顺了,所以有些人显得很脆弱,稍有个不如意或小打击就容易崩溃。双创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挫折教育,今天的大学生特别需要经历这一课。
文汇报:您认为大学应该如何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双创教育?上海财大有没有出台双创教育升级版的举措?许涛:高校的基本职责是立德树人。双创教育的升级版,应该首先做好思创结合,将双创教育与正在推进的“三全育人”改革进行有机的融合。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当然期待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学以致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稷民生,希望更多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教育是直指“人心”的工作,双创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点燃年轻人的梦想,激发更多人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不难想象,一个有创新创业雄心的年轻人,他们在择业时就会有不一样的选择。哪一个岗位能够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提供更大的平台,他们就愿意前往,真正做到和祖国同行。
在助推双创教育升级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专创结合,打造一系列创新创业金课,特别是要抓好几门创新创业必修课。要按照线上和线下同步来设置,既有在线课程也有线下教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学和辅导,另一方面是对现有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改造,这是更大的范围。
我们目前正在计划,在学校一些院系进行试点,鼓励各个院系在已有专业基础上融入更多行业前沿内容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系列专创融合的金课。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做好校企融合课程的建设,计划联合一些跨国公司共同打造系列面向未来的创新课程,这些课程的建设将有助于我们学生真正了解行业前沿,通过课程也可以更好捕捉新的行业机会。
在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的过程中,做好科教融合、文教结合和产教融合是一个大课题。当前,商业实践日新月异,新技术的挑战对传统商业实践产生巨大冲击,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在学校已有专业优势基础上导入新技术场景,做好科教融合的文章。
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要围绕创意人才的培养加大投入,做好文教结合的大文章;同时,财经类院校多数专业都是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型,我们在金融、财务、会计、商务咨询等服务行业有很多的前沿课题,其应用价值亟待挖掘,如何围绕国家和上海需求推动这些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也是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
总之,我们希望能在校内通过专属空间创设新技术场景,导入新商业场景,让教学和前沿技术对接,让学生、教师和新技术碰撞,推动情景化教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的融合,更好推动上海财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作者:樊丽萍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