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物馆会在世界各地都备受重视?除了对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展示以外,也与创新密切相关。因为博物馆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让人在参观时有所启示,从而激发创新的思维。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今天晚上做客“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八讲”。
他以《上海博物馆:博物馆为时代发展赋能》为题,向在场所有人展示了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这座“人类文明王冠”的功能与使命,并展望了上海博物馆的未来发展。
连接历史和未来: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王冠”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著名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也被称为中国文物界“半壁江山”。作为掌门人,杨志刚带领观众们深入走进了上海市民身边的这座重要文化宝库,并引领大家放眼世界博物馆发展,共同思考当今博物馆为时代发展赋能的重要使命。
杨志刚首先从世界著名博物馆讲起,与大家一同领略了博物馆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宝库卢浮宫,到近期在无情火灾中受到损坏的巴黎圣母院,杨志刚表示,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们最醒目、最荣耀、也最脆弱;它们既见证历史,也折射当下、参与当下。杨志刚强调了博物馆这座“人类文明王冠”的重要作用——博物馆连接着历史与未来。在特定空间内,博物馆不仅构成独特的视角与观看体验,同时,人们对于今夕事物的比较与对照,也启迪着博物馆发展,是博物馆创新创造的重要力量。2018年、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两个主题——“超级链接的博物馆”和“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也共同强调着博物馆的重要性:它记录过去,也通往未来。
博物馆的“多重身份”让文物活起来
从最早的博物馆——公元前432年的雅典卫城神庙,到融合了复杂功能设计理念的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杨志刚提到,随着历史与时代的发展,不管是形象还是功能,博物馆都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复合性”:博物馆不再是神庙,而成为具有亲和力、与现代审美方式接轨的艺术殿堂、文化殿堂、精神殿堂,具有“多重身份”。
他回顾了2018年上海博物馆与雅典卫城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交换展览,这场精彩的展览融合“沉浸式戏剧”式的展示和工作坊等丰富互动内容,生动呈现了博物馆“复合性”的形象——它既是殿堂、学校,也是城市会客厅、国务接待室、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的文化宫……
在这样的形象与功能之下,杨志刚表示,博物馆当前重要的精神指向就是“让文物活起来”。从“熠熠千年: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展览展出的南宋沉船与江口沉银,到“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展览展出的古代货币与阿拉伯铜手,再到在巴黎举行的“中国芳香:中国古代的香文化”海外展,都以无比丰富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现着文物的鲜活生命,这是博物馆最重要的追求与精神指向。
打响文化品牌建设,服务浦东金融城未来发展
在纵观博物馆的功能与发展历史后,杨志刚带领大家回到身边的文化宝库——上海博物馆。他表示,上海博物馆将根据上海市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目标,进一步打响文化品牌建设,不断满足优化全市文化设施布局,促进浦东地区金融、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
他提到,在“十三五”时期,在上海市文化设施实施“跨江东进,过河北上”战略下,浦东花木地区将作为重点建设区域之一,上海博物馆也将在浦东设立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进驻浦东之后,将充分发挥博物馆特有的历史文化宣传、展示、教育功能,使浦东金融城的未来发展更具文化深度和内涵。在东馆,市民既能观展也能休闲,既能社交也能休憩,既能感受古老的文明,也能感受城市的活力,逛博物馆将成为上海市民生活的另一种新方式。
在互动环节,交大师生、校友们观众们就博物馆与时代的关系、上海博物馆东馆的未来建设等问题与杨馆长进行了进一步交流。杨志刚表示,博物馆连接着历史与未来,始终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和使命。上海博物馆也将依托东馆的建设,继续致力于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也期待观众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走进、感受并理解博物馆藏品的内涵,感受博物馆赋予人们生活以及时代发展的能量。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博物馆、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委主办。堂【TANG】将致力打造一座“可读式”“移动式”“开放式”博物馆,一场“历史性”“人文性”“创新力”分享会,使观众们在世界各国的著名博物馆馆长及文博领域专家的精彩分享中,展开与世界、历史以及自我的对话。
作者:姜澎 摄影:邢千里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