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退休,王旭东接任故宫院长的消息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
那么大家会问,王旭东何许人也?故宫新院长为什么是他?他会面临哪些考验?
理工男的28年
王旭东,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与敦煌结缘纯属偶然。
王旭东从小的梦想其实是做水利工程师。因为老家甘肃山丹水源稀缺,祖祖辈辈靠着老天爷赏饭吃。
1986年,他如愿被兰州大学水文地理与地质工程专业录取,毕业后成为张掖地区水电处的一名技术员。他对敦煌唯一的印象,就是父亲在莫高窟前留下的一张剪影。
1991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美国专家建议,搞石窟保护应该有地质工程专业的人加入,在老师推荐下,他决定到敦煌瞧瞧。
第一次去敦煌,在空无一人的三危山前,千年石窟沉默不语。刹那间,王旭东对这些石头有了莫名的亲切感。看了一天的洞窟之后,他决定留下,一待就是28年。
▲2005年王旭东在新疆楼兰壁画做现场抢救性支顶。
由于有理工科背景,王旭东在敦煌主要负责崖体稳定性研究。短短几个月,他几乎跑遍了莫高窟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从那以后,“我不再只是把它们当成石头、泥巴了,在我的眼里,它们是有生命的。”
世上少了一位水利工程师,而敦煌莫高窟多了一位虔诚的守护者。
故宫新院长为什么是他?
了解了王旭东其人,更让我们好奇的是,从大漠敦煌走进京城皇宫,为什么他能够执掌紫禁城呢?
2014年12月,王旭东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我们就来看看他在敦煌到底做了什么。
数字敦煌更真切
王旭东曾说,文物数字化是最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
在总计500多个敦煌石窟中,已有至少180多个洞窟实现数字化,占整个规模的近三分之一。
至少有30个洞窟的数字资源中英文版都已上线,实现全球共享,其中的高清图像,比到洞窟现场借着手电筒光看得更加真切。
莫高窟在全国文化遗产单位中率先开启每天6000人为最大承载量的网络预约参观模式。
踏上文化丝绸之路
他的国际视野在业内广为人称道。自古以来,敦煌文化就与丝绸之路上的各国文化密不可分。
在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期间,王旭东力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和文物保护上的深度合作,实施国际访问学者计划,并多次组团赴欧洲、北美、东亚和中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交流和学术考察活动。
在敦煌,各种民族、各种肤色的人都出现在壁画里。王旭东认为自信的文化一定是开放的,正因为开放,所以自信。
DIY文创成“爆款”
近几年,敦煌研究院也在尝试文化创意产业。
2018年6月,敦煌研究院发起“数字供养人”公益项目。号召大家多元数字创意,参与到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事业中来。
▲DIY丝巾实物示意
“敦煌诗巾”成为了这个计划中的爆款:“敦煌诗巾”从敦煌壁画中提取了较具代表性的8大主题元素和200多个壁画细节元素,供用户任意组合、设计。
用户可以DIY自己的专属敦煌丝巾,这种独特的参与感,让它成为传播敦煌文化艺术的新方式。
可以说,王旭东在敦煌研究院,用自己的方式不断进行着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的尝试。
“进京赶考”面临哪些考验?
对于王旭东来说,从千年莫高窟,到近600岁的“超级网红”故宫,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亿万关注的热点。
在前任院长单霁翔执掌故宫的7年,网友对于故宫博物院的关注度逐步升温。让许多不进博物馆的人走进博物馆,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如今,走马上任的王旭东,难免会被拿来与前任院长单霁翔作比较。他此番“进京赶考”,将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或许,我们可以从近期网友关注的故宫院长热词中,一窥究竟。
关于故宫博物院院长,网友最关心哪些词?
网友对于故宫院长的关键词,大多集中在文物保护、改革、文创产品等领域。作为继任者,王旭东的挑战可想而知。他能否延续此前的改革步伐?能否把全国人民群众的故宫更好地修缮好、把文物保护好?他将给故宫打上属于自己的标签,还是收敛光芒、做一个低调的故宫看门人?
这一切都是未知,但好在王旭东今年才52岁,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位新院长吧!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