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不考五分的力学专家,不是一个好的文科生。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七房桥村,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四叔钱穆是国学大师,六叔诗词、书法信手拈来,八叔则擅长小品以及笔记杂文。
在这样的氛围下,钱伟长很自然地也迷上了文学,还没开始上学就已经读遍《春秋》《左传》等名著。
貌似已经看到开挂的曙光。然而,并没有。
他的求学过程都曲折到想打人。
7岁时,钱伟长就被送去村里的小学读书,不料,没读几天,村里就被一场大火烧得面目全非,不得不转学。
转学之后,又碰上军阀战乱,他先后进过荡口镇的3所小学。
13岁时,钱伟长随父亲到无锡,先后就读于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苏州大学前身)。
这根本就不是上学,而是在逃避战乱,不是停学逃难,就是失学在家。
更不幸的是,在16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
接着,钱伟长的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先后夭亡,这让他深受打击。
此后,他就跟随着四叔钱穆生活,并在四叔所在的苏州中学就读,学习到了数理化和西洋史(文学课的老师就是钱穆)。
▲一排右一钱伟长,右二钱穆
不知是不是叔父是自己老师的原因,钱伟长的文史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不过,数理一塌糊涂,英语惨不忍睹。
因此,在1931年高考的时候,如此偏科的钱伟长为了提高被录取的机会,在短短的一个月里,连续报考了五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
结果,钱伟长以文史双百的优异成绩被这五所大学同时录取了!
▲陈寅恪
在考清华的时候,语文题目是著名哲人陈寅恪出的,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钱伟长不到45分钟就写出了450字的赋!
没错,就是四大文体(诗词曲赋)中最难写的那个!
更厉害的是,钱伟长写的这首赋简直完美到无可挑剔,阅卷老师只能服气地给了满分100分。
历史考的是《二十四史》,诸如回答名字、作者、出自多少卷、注者这些让人“吐血”的题,很多人都拿了零分,而钱伟长却毫不费力一字不差写完,拿了100分!
所以,钱伟长这两个科目就已经一分不失拿了200分,然而,这场考试钱伟长的总成绩仅仅是225分!
那宝贵的25分分别来自:化学+数学=20分,物理5分,英语0分(没学过)。
并且,当时还没“发育”完全的钱伟长身高只有149cm,差1cm才能达到清华录取的标准(这一标准其实并不过分)。
最终,钱伟长文史的成绩实在惊人,还是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
而在面对这五所名校的录取,钱伟长听叔父钱穆的建议,决定选择清华大学历史系,成为了“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
结果,在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当钱伟长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时,立马坐不住了,他决定弃文从理,加入国家“制飞机大炮”的队伍中!
而当他急冲冲地去到物理系主任吴有训的办公室时,发现不仅仅是自己这么想,办公室门口简直是人山人海,大排长龙!
当时清华至少一半的学生,都想要进入物理系学习,制炮救国!
钱伟长怀着激动的心情排了很久的队,终于到自己的时候,没想到只说了一句话就被拒绝了!
吴有训:“你高考物理几分?”
钱伟长:“5分,但是。。。”
吴有训:“下一个!”
除此之外,吴有训还“吓唬”这位瘦小羸弱的学生:这位同学,你要根据个人的条件选择,目前物理系每年都会有近一半的同学受不了学业负担而转系,这对学校和个人都是损失。
请你慎重考虑!
不过,钱伟长表示不会轻易放弃,最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软磨硬泡、死缠烂打(每天从早上6点就守着主任办公室,还不去历史系报到),终于打动了吴有训,允许钱伟长先在物理系学一年。
▲吴有训
吴有训要求钱伟长在这一学年结束的时候,物理和微积分的成绩都要超过70分,同时选修化学,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
钱伟长当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从此,顶着随时被转系的压力,开始了艰辛的学理生活。
每天除了上正课以及做实验之外,钱伟长还要自己补习英文知识,以及中学时的数学知识,可谓是夜以继日地苦读。
在这期间,吴有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他告诉钱伟长,“物理不像学中文,不要追求文字的记忆硬背,而要体会其严格的概念,要学通,通就是懂了,懂了才能用,用了就自然记得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钱伟长的各科成绩均在70分以上。
当时考核成绩非常严格,得70已经十分困难,得90分的更是少之又少,他终于如愿留在物理系。
1935年,钱伟长以优异成绩从物理系毕业,经过四年的学习,钱伟长从入学5分的物理学渣,一跃成为物理系的第一名。
然而,后来钱伟长回忆起这段时光,十分谦虚地表示:那是因为当年和我一起改学物理的都没坚持下来。
在清华,除了流传着钱伟长废寝忘食学渣变学霸的牛逼史之外,还有就是“清华体育五虎将”。
大二时,仅有149cm的钱伟长,在面对106cm的跨栏时,毫无畏惧,一举拿下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跨栏季军,简直生猛得一塌糊涂!
钱伟长还十分擅长踢足球,他是清华足球队的主力左前锋,后来还加入国家队,参加了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完虐日本队。
“那场比赛,我踢进了一个球,还穿了对方守门员一个裤裆。”
体育如此厉害的钱伟长,当然少不了平时的锻炼,而就是因为他勤于锻炼,终于在毕业的时候,身高达到了166cm!
两年后,又长高了3cm!
本科毕业后,钱伟长选择留在学校读研。1940年,又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主攻弹性力学,师从辛吉研究板壳理论。
1942年,钱伟长仅仅用了50天,就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被一起收录的还有爱因斯坦的论文。
爱因斯坦对钱伟长的论文也是大加赞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这篇论文让钱伟长在国外科学界崭露头角。
▲冯·卡门
获得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后,钱伟长去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美国国家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冯·卡门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博士后科学研究。
1946年,钱伟长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的论文,成为该领域公认的奠基人。
后来,钱伟长又参与了人造卫星的规划和研制工作,
在二战期间还通过研究德国导弹的射程射点,成功拯救了伦敦,令丘吉尔大赞:这美国青年真厉害!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钱伟长!
在美国工作的钱伟长,领着8万美元的年薪,在高大上的实验室工作,别提有多惬意了。
不过,事实上,钱伟长心里一直挂念着祖国,学有所成的他一直在争取回国,特别是在得知抗日战争胜利后,更是多次向冯·卡门提出回国的要求。
但是冯·卡门始终不点头,美方也多次阻挠。
最后,钱伟长以思念家人为由,美方终于同意他回国探亲。
1946年5月,34岁的钱伟长终于搭上回国的轮船,去实现当时弃文从理,为祖国制导弹的梦想。
回忆起美国的生活,钱伟长如是说:老实说,在国外的生活是非常舒适的。领导了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就是做"洋官"的人,当然我是"技术官"。可我不稀罕这个,我当时是为美国做事,做出来的导弹火箭都是美国用的,我干吗,我要回来就回来了。
回国后,钱伟长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在清华,钱伟长继续变身工作狂,一个星期至少上17节课(一般教授都是只上6节课的),一个月的工资却只够买两个热水壶。
1948年,钱伟长又收到美国喷射推进研究所的邀请,但前提得忠于美国,钱伟长断然拒绝了,选择继续留在祖国。
在当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钱伟长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北京大学力学系,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培训出了一大批中国从事力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后世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1954年,钱伟长和学生叶开沅合著的科学专著《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出版,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运用,系统摄动法处理了非线性方程。
▲钱伟长(二排左一)
“钱伟长法”被力学界公认为是最经典、最接近实际而又最简单的解法,并于195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也因为钱伟长杰出的工作,大大加速了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
钱伟长一生中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中横跨无数专业,他在在科学、政治、教育领域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所能及的。
而钱伟长所做的这些,都只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了祖国!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超级数学建模、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