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后人在复旦附中校园内的姜拱绅铜像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春节前夕,方奶奶在家中平静地度过了百岁生日,这位见证过世纪沉浮的老太太不许家人给她庆祝,因为“平淡点,福寿可以更绵长”。方奶奶面北而坐,身边是他的四儿子姜乃振,北边直线距离约200来米处并列着两所学校——复旦附中和复旦二附中——那是她的丈夫姜拱绅先生和儿子姜乃振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
除了两位中学校长之外,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还有一位中学教师、一位幼儿园园长、一位全国劳模和一位煤炭机械安全评估专家。这些令外人艳羡的成就,来自质朴家风的代代相传——俭朴不移平生志,显达不改平常心。
笑对曲折人生,将毕生心血献给复旦附中
虽然老校长姜拱绅已经故去二十余年,复旦附中的校园内仍矗立着一座他的铜像,温柔注视着一届届学生走向广阔未来。“父亲一生曲折,但他一直都用平常心对待。”陷入回忆的姜乃振,话语中满是感慨。
他说,父亲192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父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由于家中经济拮据,三兄弟中只能培养一个,结果老大没心思,老二贪玩,年纪最小的父亲才有了求学的机会。“父亲读完初中就去小学教书,赚了钱再去读高中,一路以教养学读上了大学。”1937年,姜拱绅考进了取东南一带声望最高的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当时苏步青等大家都在那里任教。抗战爆发后,学校需要一路西行迁至贵州,因为负担不起路费,他只能弃学。直到1945年,才阴差阳错再次考上浙江大学,后又因解放初期院系调整,遂与复旦大学结下不解之缘。1950年,才以31岁“高龄”从复旦大学毕业。一毕业就分配到复旦附中的前身工农速成中学,在这里一干就是40年。学校由工农速中更名复旦预科,又更名为复旦附中,他则由普通教师而为教导主任而为校长。校长任上从1959年干到1985年,1985年已经65岁的姜老被时任上海市长的汪道涵亲手授予名誉校长任命书,当时获此殊荣的全市仅有八人。直到70岁才正式退休。
姜乃振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父亲就尝试按学生的学习程度编班,同时实施免试、选试等改革举措,大力提倡讲座课、课外阅读,这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探索让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并一直延续至今。“那时的复旦附中在他手中硬是办成了上海第一。”
姜氏后人在复旦附中校园内的姜拱绅铜像前合影(受访者供图)
择一世,终一生,干一行,爱一行
虽然“父亲几乎不管家里的事,平时都睡在学校”,但在姜家五个子女眼中,总是很忙的父亲永远是一个伟大的榜样。姜乃振坦言,即便父亲当上校长,晚年时荣誉加身,家中经济也从不宽裕。 “父亲从小艰苦而后又子女众多因而终身勤俭节约,他这辈子没穿过西装,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夏天穿一件圆领汗衫,手摇芭蕉扇,与学生侃侃而谈。他有个外号叫‘赤脚校长’,因为他夏天通常不穿袜子,直接穿一双老伴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生活艰苦却甘之若饴,他常教育五个子女:“人生嚼得菜根甜,才是真学问”。
姜乃振说,当时学校也艰苦,“父亲与学校共度艰苦岁月,当时校办接待客人的茶叶都是父亲从家里带去的” 。“父亲去世前疾病缠身,各级领导来看望他,都讶异于家中的贫寒,他们想不到,我们家真的是家徒四壁。”这种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后来成了一股无言的家风。
在姜拱绅看来,每个人如能找到一项值得托付终身的事业,踏踏实实做几十年,早晚能成为或大或小的专家。这是他在酸甜苦辣的人生中品悟出的生活经验,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在 1977年恢复高考前,姜乃振曾在宝山县的农村生活了九年多。第一次高考遗憾落榜,78届考取上海师范学院分院,学校不起眼,但他蛮满足,毕竟自己只读过一年初中就因文革失学,而竞争对手是全社会积压了十年之久的精英,而且大多是老高中生与应届的新高中生。1980年毕业后,28岁的他站上了三尺讲台。他说,那时区政府有意培养他当干部,“说实话有些动摇,因为当干部是当时很多年轻人的首选,但父亲劝阻了我,让我当老师。”,他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积善积德,有价值感,且越积累,越厚重。
于是姜乃振真的当了三十多年教师。先是在宝山县一所农村中学,后调到县教师进修学院,1990年父亲身体恶化,他又调到复旦二附中就近方便照顾。1986年、1998年分别获评县园丁奖、市园丁奖,1998年开始走进管理层,2002年开始主持复旦二附中工作直至退休,“真的成了个小小的专家”。
家里其他孩子的人生路径亦如此——择一世,终一生,干一行,爱一行。大哥投身于建筑行业一辈子,主持建设了延安路隧道、洋山港东海大桥、长江隧桥的隧道段等重要工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及全国劳动模范;二哥在区政协工作一辈子;三姐做当了30年中学教师30年,和姜乃振一样曾获评“上海市园丁奖”;五弟则供职于煤炭机械研究所一辈子,是全国较早的几十位煤炭机械安全评估专家之一。巧的是,姜乃振的太太也是一位教师,退休以前是复旦幼儿园园长。
“几个兄弟姐妹都是很普通的孩子,但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都吃苦耐劳、谦虚谨慎,找准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付出了一辈子,反而比很多天赋出众的孩子发展得好。”姜乃振说,这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要一代代传下去。
作者:朱颖婕
编辑:邵大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