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前夕,几乎每个身在工位、却心猿意马期盼肥宅过年的“大龄”青年都面临两大难关:
一个是怎么回去?这个还好解决,疯狂转发刷票小程序!
另一个是回去了怎么办?催婚大军早已虎视眈眈,年轻人手捧红包仍然惴惴不安。
前面的“大龄”为什么加引号呢?因为对大龄的判定实在难以调和父母长辈和年轻人双方的矛盾。
百度词条里面的“大龄青年”是指“年近四十而在恋爱婚姻方面尚无眉目的人们”,别说百度词条“不着急”,年轻人更是觉得自己还是个宝宝呢!可是对于大多数父母长辈来说,“毕了业就该恋爱、结婚了”,不然就是需要催婚关爱的“大龄青年”。
那么,“大龄宝宝”们该如何应对春节催婚?策略根据对象来。
首先是催婚大军中的正规军,一般是指父母和(真)亲戚,他们对你真正关心、焦虑忧愁。
对于他们来说,隐藏在催婚下的根本目的是希望你过的开心幸福,“你自己一个人可怎么办呀?”“压力那么大,结了婚两个人一起扛就好了!”鉴于既往的人生经验,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人的生活怎么会更好?总觉得“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面对他们的策略是——和他们分享你的生活,你的充实和精彩会让他们放心。
父母催婚的焦虑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你究竟过得怎么样,平时偶尔电话联系的信息量少的可怜,春节假期是一个深度沟通的好时机。
这一年的工作有哪些骄傲,旅行了哪些地方,和朋友两周一小聚、每天群里又是怎样的闲聊调侃,新的一年打算攒多少钱、去哪里浪……这些信息会一点点填充父母对你生活的想象,了解多了,焦虑就会少了。
有理有据地跟父母坦诚自己真实的想法。
其实父母长辈对于婚姻的执着确有其理由,我国婚姻法就规定了婚姻的6大功能:性爱功能,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帮扶功能,关系功能。
可是工作早已没有“铁饭碗”一说,婚姻也不再是稳定的“保障”,1990-2016年间,全国的离婚比从8.41%上升至36.39%,即每结婚10对夫妻就有3-4对离婚。
与其把婚姻当做生活最后的底牌,不如让父母相信你对自己的投资更为牢靠。
不必隐藏你的全部焦虑。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父母渐渐老了,当初被保护的孩子慢慢成长为报喜不报忧的大人。其实不是只有快乐的分享才能让父母舒心,他们同样需要了解你的焦虑。
除非可以做到快乐得“天衣无缝”,不然你的情绪会从某一句话、某一个语调“露出马脚”,而 “粉饰太平”只会让茫然的父母在担心中脑补、放大你的艰难处境。
类似地,他们难以分辨你是真的享受一个人的生活,还是佯装坚强不承认自己对婚姻的需要。不要隐藏你对生活的焦虑,基于了解的担心是“可控的”,不会让他们在想象中无措;也不必隐藏你对感情的焦虑(如果有的话,没有请参考上一条),父母能从你的焦虑中了解到你对感情的要求,不是单身主义、而是不想将就,他们反而可能安慰你“感情的事情急不来”。
总而言之,应对“催婚正规军”的核心方针是“坦诚表达、让他们安心”。
还有另一类“催婚伪军”:热情洋溢、关怀备至的亲戚们,他们不会深究婚姻对你的意义,但是却一定会“没话找话”地关切“咋还没结婚呀?”对于这类催婚大军,机智的网友们提出了五花八门的“优雅怼”,精华可参考: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方“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问恋情,你也就同样套路的回问“儿子今年期末考试年级多少名呀?”成功转移注意力;
疯狂自黑法:掌握话题主动权,在亲戚们开口前先自己打开话题、疯狂自黑,哭诉没有伴侣的痛苦,以“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的“积极态度”让他们不敢再提这个话题;
刁钻择偶标准:面对亲戚中握有大量后备选项的行动派,干脆逐条列出你的超高择偶标准,比如男生爱健身、185还要年薪三百万,女生体重不过百、还要有胸不能矮……
门槛要高!标准要严!积极让对方介绍!担心真的介绍来了怎么办?真有这样的人赶快冲过去相亲啊!
小伙伴们还有其他妙计吗?快来分享吧!
(作者任职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