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出预计达415亿元,同比增长12.5%!记者从同济大学获悉,“环同济”升级在即,目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新一轮《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到十三五期末,“环同济”将力争实现500亿元的总产出。
依托学科、联动城区,让知识溢出助推区域转型升级,作为“环同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眼下也有新动作——在同济各校区周边启动新一轮布局。
同济大学科技园成立于2002年6月,从“8000平方米的学校旧厂房”起步,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如今已建成总面积近50万平米的十个基地和分园区,获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其孵化器也是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截至最新统计,同济大学科技园区内注册企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99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50家、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该园区先后走出上海市小巨人企业6家、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10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企业32家。园区企业拥有知识产权2000余项。
“我们始终坚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大学属性、科技属性,坚持推动大学科技园与城区共发展。”同济大学校长陈杰认为,过去十多年来,同济大学科技园有力支撑了学校的学科发展以及一流大学建设,有效促进了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很好地嫁接了人才培养从课堂走向实践、从实践走向产业,已经成为同济大学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依托学校在土木工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铁道与轨道交通等学科领域的突出优势,同济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内涵发展,也正紧紧围绕学校的这些优势学科进行布局。
同济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该园区在上海的分布图:除杨浦主园区外,还有虹口园区、普陀园区、嘉定园区以及孵化器基地。每个园区,专业特色鲜明,各有专攻。
▲图为同济大学科技园沪西园区
其中,杨浦园区、孵化器基地和虹口园区围绕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布局和建设,形成了大设计产业、绿色技术产业集群;普陀园区围绕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布局和建设,以轨道交通与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嘉定园区围绕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布局和建设,正在形成智慧交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据统计,仅在杨浦主园区,来自同济大学的技术或成果就有554项,与同济大学优势学科相关的成果586项,师生创业项目457项。
在学校管理层看来,无论是“环同济”还是同济科技园,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有一条经验是十分宝贵的:那就是紧密依托校地合作,始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贯彻“以亩产论英雄”的发展思路。
谈到“环同济”,这个节点至今让不少同济教师们难忘:在2007年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前后,学校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进行校区布局调整,将“装备制造学科群”迁至嘉定校区(国际汽车城),科技园嘉定分园重点孵化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等高新企业;装备制造学科群搬迁后,四平路校区集中力量发展“城市建设与防灾学科群”。
以同济四平路校区为例,学校携手杨浦区,拆除了校区与城区、社区之间有形与无形围墙,让学科知识外溢效益进一步凸显,使四平路校区周边以同济师生校友创业为主的设计类上下游企业进一步集聚。
如今名声在外“环同济”,知识、人才、产业与城市空间实现互动发展,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设计产业集聚区,成为杨浦区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的闪亮名片,成为杨浦区由“传统工业杨浦”到“知识创新杨浦”成功转型的经典案例。
“大学科技园,要始终对接学校创新创业的需求,园区企业必须要与大学有紧密结合的机制。”同济大学科技园负责人表示,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服务体系,孵化培育同济教师创立的学科性公司、支持同济大学生创业,是一个非常直接的、甚至更加高效的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路径。
由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研究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寿命安全状态快速采集与设备”经过转化,成果已在我国上海、南京、广州、沈阳、南昌、昆明等不同城市的越江隧道、地铁隧道等众多大型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得到成功应用,创造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而另一家由同济科技园孵化的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也是同济校友创办的,目前的产值已达5.9亿元。
近年来,在原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基础上,同济大学更加着眼身边,深入学校周边的老社区、老弄堂,研究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需求,就近展现大学科技园的创新活力、技术能力和经济驱动力,改造社区业态,将社区变成创新链源头,引领地区产业转型。
比如,同济与杨浦区四平街道社区联手打造的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区,赋予老旧社区以创新活力,正成为大学科技园与城区共融共生的又一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同济科技园发展而形成的强大产业资源和人才集聚,也开始多方面反哺、促进同济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这个数字,也从另一个维度印证了大学科技园给大学带来的“获得感”:在园区2000余家注册企业中,由同济大学师生创业的企业数量就达1100余家,参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有600余家。
目前,同济大学科技园正努力打造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团委创业谷—创客、孵化—加速、集群”这一完整的大学双创服务链。
在同济大学科技园,“创客空间”可以向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工位和辅导员,来帮助他们整合项目资源,做好创业前的准备。大学生创业者正式成立公司后,即进入孵化器基地。位于园区内的同济孵化器,目前已形成投融资、项目申报、人力资源、创业培训等九大专业的孵化服务平台,为入孵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务。
记者从同济大学科技园获悉,在孵化服务方面,2018年,项目申报平台共帮助园区244余家企业获得政府科技专项资助合计4459.45万元。截止2018年底,园区共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此外,园区内众创空间迄今累计入驻项目112个,成立公司93个。
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截止2018年底,园区依托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成立大学生创业企业179家,累计资助金额3969万元,帮助大学生企业共获得160余项科技项目立项,获得项目资助8496.94万元。
作者:樊丽萍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