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不得留作业;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费用,包括对培训机构的教师资格也提出了要求……
新规出台三个月,本报记者调查了沪上培训市场,发现严格遵守新规的机构寥寥无几,不少培训机构变相延长收费时间、趁机涨价……新规的出台,成了培训机构“薅羊毛”的借口,面对主管部门的减负政策,以及培训机构的各种“应对”,不少家长心态复杂。
要彻底规范培训市场,减轻学生的负担,仅仅出台针对培训机构的措施仍然不够,还需要有更多切实的措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双11”电商在用各种优惠组合推动“买买买”时,培训机构也在争相给家长发各种培训的优惠提醒。但是,这波“优惠”,却是培训机构在相关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得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之后,变着法子地利用家长的焦虑心态延续自己的暴利。
一周前,家长许女士的手机就接到了“善意提醒”——“亲爱的家长,精锐从26日开始执行三个月一收费的要求,开始按季度收费并全面涨价。家长可趁最后机会享受精锐结合要求和‘双11’给予老顾客的优惠……”发来“善意提醒”的不止精锐。
规定出台三月有余,记者在沪上部分培训机构调查时却发现,真正执行收费跨度不超过三个月的校外培训机构寥寥,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的焦虑和大多数人购物时“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哄抬课时费用,掀起了培训机构又一轮“涨价潮”。严格规范培训机构的政策,却被机构利用来牟利。
不少培训班仍在变相乱收费
吴女士的儿子今年两岁了,为了四年后的“幼升小”,她为孩子报名了“赢在起点”早教机构的思维培训,还想再觅一家幼儿英语培训机构。但是“几乎没有机构按季度收费。‘赢在起点’是按课时收费,缴纳课时越多,价格越优惠,一次交纳4万元课时费,大概学两年。”记者调查发现,乐宁教育和长颈鹿英语的幼儿英语课程也均为一年一收费,收费标准约为1.4万元和2.9万元。
按课时收费,是不少机构维持按年收费的“变通”方式。
《意见》出台后,不少培训机构明确以购买课时的方式出售课程。“购买50节课程,可以三个月上完。但是为了不增加负担,包括各种调整,六个月上完,这算违规吗?”一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问。记者在蘑菇教育等培训机构发现,不少培训机构还鼓励家长“两个季度一报名,但三个月收一次费用”。
此外,更有少数机构从《意见》颁布后将收费跨度调整为三个月。但是,课时单价却提高至少10%。家长杜女士给孩子报名某机构的语文班,单节课时费从原来的130元上涨到150元,数学小班课每学期上涨了500多元,而“一对一”学科培训课时价更是从300元跳到了350元。“有些机构表面看上去没涨价,但是下课时间从21时调整为20时30分,其实还是变相涨价了。”
为维持充裕的现金流,培训机构加大“薅羊毛”力度
收费跨度不得超过三个月,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看似细微的变动,在主管部门眼中,是为了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但是对培训机构而言,却意味着现金流的缩减和运营成本的提升。
业内人士介绍称,“预支付”是教育培训行业的一大优势。这名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以一个班最少10个学生计。培训机构一个教室从周五17时到21时,排两个班,周六、周日全天从8时到21时各排六个班,如果每个学生学费一年一万元,这14个班的学生只要招好,开始上课,培训机构就是140万元现金到手。
“这样的话,机构有资本提前扩充校区、装修教室、聘请师资等。”他告诉记者,“轻资产、充裕的现金流,这也是近年来培训机构成为各类资本青睐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按季度收费,机构的现金支配额度就大幅度减少,要维持扩张的势头,必然会让家长“补贴”来维持好看的报表。
而且,按照新规,针对14岁以下孩子的培训机构要把教室安排在三楼以下,三楼以下的教室租金原本就更贵。上海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就表示:“我们浦东十余个校区大概有三成校区在三楼以上,调换教室开支不小,肯定得想办法啊!”
新规被培训机构看作为市场洗牌,为大型机构背书
一面是培训机构不断抬高课时价格,另一面却是,不少较大规模的机构号称学校报名人数稳定上涨。新东方上海教学管理部高级经理就直言,今年以来该培训机构各类课程的报名人次上涨了30%左右。
一家大型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长对培训市场有需求,新规出台,小规模培训机构逐渐倒闭,家长更会觉得大型连锁培训机构‘过硬’,即使涨价也愿意掏钱。”业内人士更是直言,一些培训机构早就摸清了家长心理。一直以来,培训也有饥饿营销,热门课程每年靠抢课、秒杀,甚至组织各类内部考试来选拔,“不愁家长不报”。
有教育界业内人士称,规范培训市场,也得有配套措施,否则只会造成培训机构助推家长焦虑情绪,谋取更多商业利益。
作者:张鹏
题图:冯晓瑜绘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