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关注:国内民众对进博会关注度在开幕式当日到达峰值,全球民众对进博会的关注在进博会期间持续走高。而12个主宾国和中国的贸易也各有特点。
这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今天下午所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进口贸易指数及“中国-东盟”进口贸易指数发布会上所透露的信息。
“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关系与合作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永辉教授介绍了本次发布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进口贸易指数”和“‘中国-东盟’进口贸易指数”,并发布了指数研究报告。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隆重召开,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南非、埃及、俄罗斯、英国、匈牙利、德国、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这12个国家作为主宾国参加了首届进博会。
12个主宾国中,德国、越南和巴西是中国主要进口来源国,2017年中国从这三国的进口总额约为875.39亿美元、503.74亿美元和474.88亿美元。
为了全方位、定量地描绘中国从12个主宾国进口贸易发展的全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带一路”经贸指数研究院编制了进博会关注度指数、中国自12个主宾国的进口贸易竞争力指数、进口贸易活力指数、进口贸易效率指数等一系列指数。
进博会关注度指数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编制而成。根据百度指数和搜狗指数计算,进博会关注度指数自2018年10月起明显上升,并于进博会开幕当日达到峰值184.51。
而由谷歌趋势数据编制的国外关注度指数显示,全世界民众对进博会的关注持续上升,并且在进博会期间达到顶峰。关注度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有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宾、捷克、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
在12个主宾国中,中国从越南进口的竞争力指数名列前茅,其次是从巴西和德国进口的竞争力指数。但中国从埃及、巴基斯坦和南非进口商品增长最快,因而与这三个国家的进口贸易活力指数最高。
总体来看,中国从12个主宾国进口贸易的效率都比较高,其中对巴西、埃及、巴基斯坦和南非等国家的进口贸易效率值均在90%以上,而从加拿大、英国、和匈牙利等国进口贸易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还发布了“中国-东盟”进口贸易指数。
2018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和东博会15周年。尽管近年来双边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但中国-东盟进口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偏低,小于30,说明中国自东盟国家进口的货物在中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偏低,而这主要是受较低的市场占有率影响。
自东盟进口的货物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稳定在1%左右,但橡胶制品、仪器设备、机械器具和车辆船舶等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长了近一倍。
市场占有率虽不高,但自东盟进口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普遍大于1,其中塑料、橡胶和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皆处于比较优势。
此外,“中国-东盟”进口贸易强度高于中国从世界进口的平均水平,植物产品、橡胶和塑料产品以及木制品的进口贸易强度最大,而机器设备和光学仪器的进口贸易强度增长最快。除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中国-东盟进口贸易相似系数也持续增加,与越南的进口贸易相似系数更是逐年增长。
为了解贸易从业者和专家学者对中国-东盟贸易的信心程度,指数研究院对广交会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商家及专家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2018年2季度数据表明,贸易从业者和专家学者普遍看好中国-东盟进口贸易的发展趋势。
作者:姜澎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