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出自英国作家毛姆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短句,曾经触动过不少人尘封已久的心灵。
最近,这部作品也拉开了央视新节目《一本好书》的序幕,一经播出,豆瓣评分高达9.3。
据悉,《一本好书》的第一季将精选12本经典之作,在每周一期的节目中,还原书中的生动场景,让经典原著“活起来”。目前透露的书单包括《月亮和六便士》《无人生还》《霍乱时期的爱情》《查令十字街84号》《麦田里的守望者》《尘埃落定》《格调》《万历十五年》《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三体》。
第一集中,赵立新、黄维德、潘虹等一群演技过硬的“戏骨”同台飙戏,为我们讲述了《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他们通过戏剧表演,将平面的角色、故事变得更为立体、鲜活。其中,黄维德饰演主角斯特里,赵立新饰演毛姆兼故事叙述人。
舞台灯光亮起,赵立新身着马甲、西装、马丁靴,以一位典型的英伦绅士形象示人;而黄维德却蓄上胡须,眼神中暗含几分迷茫,恰恰契合了角色原型——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模样。
在“毛姆”的讲述中,那个拥有幸福家庭、优渥生活的证券经纪人斯特里消失了,听周围人说,他是带着一个女人“私奔”的。
这个消息对斯特里太太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在哭诉中,他找来毛姆帮她到巴黎寻找丈夫。
毛姆寻迹去找,不曾想,带回的消息更让斯特里太太“崩溃”:斯特里并没有和情人私奔,他只想完成自己画画的梦想。
斯特里太太心灰意冷,她心里很清楚,如果是因为女人,她还有信心让他回家,如果是因为理想,那就“全完了”。
在巴黎,斯特里住着逼仄破旧的旅馆,穿着寒酸的衣服,甚至病得命悬一线,幸亏一位画家德克的资助才活了下来。
毛姆无数次想要劝他回到他太太身边,结果反倒被斯特里说服。
多年以后,这位半生光鲜亮丽、半生穷困潦倒,到处当水手、搬运工、流浪汉的画家,最终死在了地中海一座小岛上。
看过小说的读者知道,《月亮与六便士》主要讲述了一个理想与现实交锋的故事。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正值不惑之年,本来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儿女双全,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内心的绘画梦想,抛弃体面优渥的生活,甚至抛妻弃子,到巴黎开始画画。最后他去了一座孤岛——塔希提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并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惊世杰作,完成了自己对“月亮”的追逐。
他也有过困惑和纠结,但最终难以抵抗内心的召唤,他说:“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正因此,“月亮”和“六便士”这两个意象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
“月亮”代表的是不被物质世俗羁绊的美好理想,是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及的诗和远方;而“六便士”代表的是残酷的现实和世俗的物质。
对斯特里来说,满地的六便士是一种“甜蜜的痛苦”,大多数人总是为之奔波,在世俗的欲望中汲汲营营,但最后他们忘记自己的理想和初心,终其一生不过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或许在外人看来,斯特里太特立独行了,他为了理想付出的代价也不可谓不大,但正因此,他才走出了一条和大部分人都不同的路,只为忠于自己的心。
在本期节目的“第二现场”,陈晓楠、蒋方舟、朱大可三位嘉宾也谈到,“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从事艺术,但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活那么一次”。
《月亮与六便士》里对于“美”曾有这样描述:“人们满不在乎地谈论美,由于他们说话并不经过深思熟虑,所以美这个词被用的太过泛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力量。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东西都冠以它的名义,于是它所代表的东西变得不再崇高。人们用美来形容裙子、小狗和布道,当遇到真正的美时,他们却又认不出来。人们试图用这种本末倒置来装饰他们毫无价值的思想,结果反而钝化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你有多久没有思考过美了?你有多久没有审视过自己的内心了?
节目导演关正文把《月亮与六便士》放在《一本好书》的首集,或许正是想抛出这样两个问题。
作者:朱颖婕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李雪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