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
良好的家风犹如不熄的火种,延续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脉络,也诉说着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时代主旋律。
国庆期间,本报推出“我们的家风”系列报道,讲述饱含着爱国之情、奋斗之志、奉献之美的家风故事,弘扬好家风,涵养好风气,让更多正能量在社会上涌动。
▲刘西拉和陈陈在家里合琴。
这个国庆节,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刘西拉没有闲着,他在为假期之后给学生上课做着准备。78岁的刘西拉,至今仍奔走在教学第一线,保持着一周五节课的频率,每次上课前,都要重新备课。“这是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刘西拉说,“要过好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责任二字,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国家负责。”
这句话,来自父亲对他的言传身教。
应该为工作奉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刘西拉总是这样介绍自己:“我是农民工出身。”他的爷爷是农民,逃荒到山东济南,在大学老师家里帮厨,得以维持稳定的生活。但就是这样一个农民,三个儿子却都成长为大学老师。“爷爷对知识的尊重、对老师的敬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整个家庭。”
刘西拉的父亲刘国杰是中国药科大学终身教授。在刘西拉的记忆中,父亲的身影是和办公桌联系在一起的,“他总是在伏案工作,‘开夜车’是家常便饭”。直到90多岁,刘国杰仍住在校园旁的一幢小楼里,有时间就在学校转转。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宁可死在办公桌前,也不愿意死在床上。”
▲1948年9月,刘西拉的爷爷刘同和在杭州。
父亲的奉献敬业精神深深影响着刘西拉。为了践行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承诺,刘西拉甚至错过了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2006年3月20日,刘西拉的父亲在南京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监护室外的刘西拉一边忧心父亲的病情,一边还惦记着第二天给研究生和本科生上的五节课。最后,他决定连夜驱车回上海,上完课后再回来陪父亲。
第二天,上到第三节课时,刘西拉的手机振铃振个不停。“我知道出事了,讲完这节课,我人生中第一次要求课间休息。”打开手机,刘西拉就看到弟弟打来的未接电话和十几条短信。父亲走了。
“弟弟后来告诉我,父亲在最后几分钟,一直往门口看,似乎在找我。”刘西拉说。当第四节课开始时,他看着讲台下学生的一双双眼睛,下意识地讲出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我很难过没能陪他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我想父亲不会怪我的,因为我是在讲台上。我希望你们中的有志青年也能选择当教师——这个能为大家奉献一辈子的职业。现在,上课!”
▲1935年,爷爷刘同和一家人在济南齐鲁大学合照。
言传身教,我在国家需要的地方
1968年,刘西拉和妻子陈陈在清华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刘西拉被分配到成都工作,陈陈则被安排到距他七十一里外的一个单位上班,每次都要骑三个半小时自行车才能团聚。“这在我们看来也没什么,因为国家需要我们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这也是传承自我的父亲信念。”
这种思想贯穿着刘西拉和陈陈的人生。1985年,刘西拉和陈陈分别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当即选择回国。那时很多人不理解,桌上那厚厚一摞面试通知,为什么留不住他俩似箭的归心?甚至在回国转机时,还有人提醒他们:“现在反悔还来得及!”但刘西拉没有丝毫犹豫:“祖国需要我。”他的父亲当年也做出过同样的选择。
▲2004年,刘西拉的父亲刘国杰在南京。
新中国成立之初,刘西拉的父亲刘国杰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结束为期两年的药学硕士学位课程学习。刘国杰坚信,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事业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刘西拉至今还记得父亲的话:“那艘回国的船,载满着后来在新中国建设各条战线赫赫有名的人物,甚至有人学位都不要了,就赶着回国效力。一路上,满船归国学子都唱着抗战时期的爱国歌曲。当在深圳口岸第一次见到五星红旗时,我们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父亲的故事印刻在刘西拉的心中。如果说父亲对教师岗位的热爱,影响着刘西拉选择了同样的职业,那么,父亲对祖国的爱,更是培养了刘西拉的爱国之情和对祖国的责任担当。
刘西拉和陈陈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第一对回国工作的夫妻。
▲1967年9月3日,刘西拉与陈陈的结婚纪念照。
教师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育学生
刘西拉一直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学。他注意到,在课堂上,总有学生玩手机、打哈欠、走神,不少老师的处理方法是扔粉笔头,或者指责学生。刘西拉却认为,这些行为是学生们在善意地提醒老师:该调整上课节奏了。
“你知道当同一个节奏的声音重复多少次,会让人产生困意吗?20次!”刘西拉曾和上海戏剧学院一位教授讨论过这个“惰点”问题。因此,当学生们对学习内容产生疲倦反应,刘西拉就会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或说一段笑话,学生们头脑清醒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刘西拉曾经两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
▲1962 年刘西拉在清华管弦乐队举办的音乐会上独奏,伴奏陈陈。
改善教学方法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曾有一位学成归国、在清华大学任副教授的学生打算辞职。刘西拉问他:“为什么要离开?”学生说:“我来自河南南阳的山村,当我考上大学的时候,同村人把煮好的鸡蛋送我,自己却连白馒头都吃不上。清华不缺一个副教授,可我的家乡少不了我。”
“教出这样一个学生,我当年回国就没白回。”刘西拉说,对于如今的孩子,老师要进行很好的引导,让他们永葆初心,树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和培育为国奉献的精神。
曾经,在刘西拉父亲的会客厅,一直挂着赵朴初先生手书的一幅字,那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成为一名教师后,刘西拉也把这句话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
▲1986年,刘西拉与陈陈、儿子刘峥在上海。
作者:郝梦夷
编辑:郝梦夷 张鹏
责任编辑:李雪林 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