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拖拉调皮的哥哥,乖巧伶俐的妹妹,当爹妈的每天情绪犹如坐过山车!”
“焦虑暴躁的老母亲,状况外的懵懂爹”
……
昨晚,这些似曾相识的家庭教育场景,被浦东新区“一心公益”心理剧团以心理剧《门里门外》的形式,搬上了锦绣小学的舞台。
家长表演心理剧,分享育儿困惑,在教育领域还是新鲜事儿。过去一年时间里,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的家长志愿者们先后三次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剧,在不同的小学舞台上进行分享。每次演出都能引发家长之间的共鸣,这种释放育儿焦虑,缓解家庭矛盾的方式得到教育专家们的点赞。
把育儿困惑和家庭冲突搬上舞台
书房门外,名校毕业、外企高管妈妈一身疲惫,放下领导电话,就得开始上“夜班”——管理两宝的学习;门里,相比乖巧好学的妹妹,顽皮拖沓、有点小叛逆的哥哥将作业完成得一塌糊涂。昨天的心理剧一开端,不少在台下的观众家长笑言:“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耳朵起茧的家常白话简直是我家生活的翻版。”
“作业写那么快有啥用,写完了妈妈还会布置其他的内容给我。”“在你眼里妹妹什么都好,我什么都不行!”“每天工作在忙什么,晨晨成绩不好,再不成像你一样考个三本大学么!”“不管孩子你说我是‘甩手掌柜’,管孩子你说我是‘猪队友’,你到底希望我怎样?!”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二孩时代出现的兄妹之间矛盾、夫妻之间的教育观念不同、甚至是隔代之间的教育理念各异等家庭问题,一一浮出水面。
一年前,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的部分家委会成员,萌生了将育儿困惑和日常家庭教育冲突搬上舞台的想法。“单纯的说教不能引起家长心中的共鸣,如果用心理剧的方法来表现出来,或许更能让家长感同身受。”这些家长成立一心公益发展中心,并在理事长米晓军的倡导下,家长志愿者们在舞台上崭露心声。
家长成为演员产生“镜像”作用
“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我自己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疑惑,将这些细节搬上舞台,是想产生‘镜像’作用,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影子。”昨天剧中母亲的扮演者、家长志愿者刘鑫坦言。“我们并不期待家长们从心理剧中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分享和释放焦虑才是心理剧走进校园的初衷。”
台上的演员“本色出演”,台下的家长或微笑、或蹙眉,仿佛若有所思。不少家长还分享了自己育儿的困惑。
一名二孩父亲表示,平日在家里,妈妈也会给完成作业的大宝不停地布置更多任务,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小。“看过这个剧也让家长反思,要给孩子一定自由的空间,如何把握好教育的‘度’,是实现快乐教育的前提。”一名妈妈观众还亲自上台体验怎样与爸爸沟通:“爸爸,我今天没有做好,我对孩子发脾气了,还差点撕了他的作业本。你是孩子心目中的大英雄,你能不能去跟孩子沟通一下呢……”这位“高情商”妈妈的表现,得到了在场观众和专家的点赞。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校长仇虹豪解读说,心理剧本身是心理范畴的专用名词,突出的关键词是“门里门外”,点名了教育的意义所在。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通过选取家长们的共性问题、困惑和误区,通过表演、讨论、互动、模拟、专业点评等环节,虽然不一定完全解决所有家长的疑惑,但重要的是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家长质疑,他可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是最富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育儿心理剧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
把自己的故事搬上舞台,家长们兴致颇浓。剧团的负责人、家长志愿者刘安表示,每周日下午三点半,家长志愿者们都放弃休息时间凑在一起讨论剧本、进行彩排演练。如今,心理剧先后三次在浦东新区小学里上演。“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这种教育沟通方式,每次演出过后,就有更多的家长志愿者参与其中。眼下,已经有40多名家长志愿者参与其中。”
目前很多家长都很“鸡血”,而这背后就是“焦虑”。这已经是家长普遍的心理亚健康常见病了,而且这种病“传染性”极强,危害极大。仇虹豪支持家长们走上舞台“演自己”,并与遭遇同样境遇的家长充分沟通,虽然暴露的都是常见的家庭教育中不尽如人意的部分,却用分享和探讨的方法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剧中父亲的扮演者王新苑看过家长们的分享后频频点头,他说,“带着家庭中常见的教育问题走上舞台,看到身边这些家长的做法,也能启发我们进行思考和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家庭关系和谐了许多。”
作者:张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