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8年上海秋季高招圆满落幕。今年是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施的第二年,招考制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让更多考生受益。更重要的是,高考招生改革先行一步的上海和浙江,为全国高考改革的探索提供了样本经验,两地的新高考方案今年已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
记者昨天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根据最新统计,今年沪上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中,前5个志愿的总体投档成功率超过50%,前11个志愿的总体投档成功率达到90%以上。本科普通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阶段退档考生仅十余人,换言之,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得以被自己心仪高校的心仪专业录取。
以“两依据一参考”为核心的新高考录取模式,推动了中学教育的走班学习、高中选考制度,在志愿填报和综评录取方面,也都有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业界专家认为,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真正撬动了中学教学改革和大学录取评价方式的变革。
院校专业组设置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和考生匹配更自主精准
在全国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40%,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当下,“考生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介绍,上海新高考的制度设计就是契合这一趋势,推动学生在体验与成长的同时学会寻找并规划自己未来学业甚至人生的目标。
从今年的招录情况看,考生志愿填报更加精准,考生的志愿意向得到较好满足,获得感也进一步增强。据悉,今年共有515所在沪招生院校参加本科普通批次招生,比去年增加10所招生院校、46个院校专业组。其中,海军军医大学、深圳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等均首次参加上海的本科普通批次招生。
和往年相比,越来越多院校在招生上愿意花更多“心思”,有的放矢地为理想的生源匹配学校的优质专业。在本科普通批次1036个院校专业组中,选考科目仅设置物理一科的院校专业组占比增至10%,选考科目设置为不限的院校专业组占比降至42%。
今年,天津大学设置了院校专业组(4),新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吸引上海优质生源。同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将去年的一个院校专业组调整为3个不限科目要求的院校专业组,通过对院校专业组设置的优化,增加考生与专业的匹配度。
考生不再受困于地域限制,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主导了考生的选择
鼓励学生学会选择,并且自主选择是新高考改革的要义之一。
“如今的上海考生不再受囿于地域限制,而是更加愿意为自己的发展选择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郑方贤介绍,在本市招生的外省市高水平大学各院校都调配了优势的专业组在沪招生,并且也受到了上海考生的青睐。 如西北农林、东北农大、东北林大、青海大学、延边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虽然地处偏远,但由于是曾经的 “211” “985”高校,并且都投放了各自的优势专业,今年投档都是一次满额,且投档分数的排位也高于去年。
今年,西北农林、青海大学、延边大学的投档 (最低分)考生分数排位都上升了1000余位,石河子大学的投档(最低分)考生分数排位上升了3000多位,而东北农大、东北林大的投档最低分均上升了20多分,相应考生的排位也上升了6000位左右。
同样,不少办学质量和声誉都得到认可的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或项目也都收获了优质生源。
伴随着新高考的推行,更多考生在学业等级考加试科目选择、院校及专业选择等诸多关节点上,表现得更理性。去年,山西医大比山西财大投档分高10余分,今年则高出30多分;去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投档分低于湘潭大学20余分,今年两校则相当;去年安徽大学投档分高出安徽医大,今年则被反超。这意味着一味追逐热门专业不再是考生的选择。
透明、精细、多样的宣传,提升获得感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考生在高招录取后谈及志愿填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虽然每个人最多可以填24个专业组总计96个专业志愿,但操作并不困难。因为在新高考实行后,上海不仅实行考后填志愿,尤其是市教育考试院的信息透明、精准,使考生获得了“精准导航”。
今年,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同一时间,市教育考试院还公布了高考总分成绩分布表、基于6门选考科目的成绩分布表、5个艺术类考生的专业成绩分布表和高考成绩分布表——这一揽子重要信息的全透明发布,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有了更清晰明确的定位。从政策设计的角度,确立更精准的志愿填报机制,这也提升了考生和家长对新高考改革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者:樊丽萍
编辑:李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