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嘉
“我的高中生涯终于结束了。这段时间以来,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倒不是 ‘有什么提分秘诀’,而是‘你为啥选这个专业,咋不念金融?’”前两天,复旦附中2018届毕业生周天嘉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下了这段感慨。
在今年的高考中,他凭借稳定发挥取得优异成绩,面对可以任意挑选的专业,他却没有挑选那些所谓名气大、前景好的专业。 “我决定去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我想正儿八经学门技术。”旁人的 “扼腕叹息”没有动摇他的想法,反而更坚定了他的信念:热爱和兴趣终究会指引我们前往“圣殿”。
来自 “文科”家庭的非典型理科生
周天嘉的家庭可说是一个百分百的 “文科”家庭了。父亲是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方向的教授, “我爸爸的生活可以称得上 ‘单调’,每天学校、家里两点一线,最经常做的事就是看书。”而他的妈妈是中学的音乐老师。
周天嘉高三时所在的班级是全年级唯一的理科班,一共30人,其中21人是男生。在这个班里,语文课的地位总有些尴尬。 “有些同学数理化几乎次次满分,但是语文作文的分数从来不能超过50分。”而周天嘉却是一个非典型 “理科生”——他既为理性世界的奥妙所惊叹,也能窥见人文主义中令人动容的价值。
他告诉记者,在复旦附中这所以文科著称的学校中,语文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教一些看上去似乎 “没什么用”的东西。 “从高一开始,我们就会在课上接触到很多鼓励我们独立思考的文字,老师常常勉励我们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年来,学校虽然重视学科知识和答题技巧,但老师们始终在有意地引领学生走到更崇高广袤的人文天地,这样的语文教育令周天嘉倍感难忘。
在高中阶段,周天嘉还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下课的时候总能看到有同学在看书,甚至不一定是中文、英文的书,这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人觉得,如果这个月没看书会有罪恶感。”他坦言,最开始他看的是老师的推荐书目,而且会带着比较 “功利”的目的看, “我一边看一边画线,想的是这句话能不能用在作文里。”但后来,他开始看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书,如赫胥黎的 《美丽新世界》、毛姆的 《人性的枷锁》,还有加缪、黑塞、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等作家的书。 “到最后你会发现,阅读的意义是为了寻求一个精神的 ‘港湾’。”周天嘉这样说。
在父母身上看到了简单生活的魅力
在周妈妈看来,周天嘉是一个有规划、有定力、有毅力的孩子,而作为父母,他们奉行的是 “快乐教育”理念,从小到大,他们都尽量给孩子比较大的自由成长空间,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权。
据了解,四五岁开始,周天嘉就坚持练习钢琴,并在初一那年考完了十级。
初中期间,他还学过街舞。有一件事令周妈妈印象十分深刻,在刚进入高一后的一段时间内,周天嘉曾一度迷上网络游戏,成绩从年级前20名一下子掉到了第130名,令她惊讶和欣慰的是, “知道成绩的那天,他就把游戏删了”。因此,当得知周天嘉想要放弃那些 “高分专业” “王牌专业”,转而选择一门更 “寻常”甚至更 “枯燥”的专业时,他们依然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决定。
周天嘉坦言, “我们一家三口的性格比较独立,平时都是一人一个房间,做自己的事。”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的自主性。而一生都身处 “象牙塔”中的父母,也让他对这种与知识为伍的简单生活产生了向往。
在纷杂多元的环境中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和周天嘉相处过的人,大概都能发现他身上一大显著的特质——一种超出同龄人的冷静自持。
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在公办小学和初中接受教育后考入复旦附中的孩子,他最开始经历了一段 “被吊打”的日子。 “我进入学校后才发现,好多同学已经在初中阶段把高中课程学完了,而且很多人有竞赛经历,在之后的理科学习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在这所充满多元选择的学校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前路并且心无旁骛地走下去,并不容易。
周天嘉坦言,学校的课余活动非常丰富,高一时,他参加过模拟联合国、篮球、街舞等社团的活动,但发现这样一来,他很难像其他同学一样平衡学业和生活。后来,他决定把更多功夫花在学习上,而且在高一第二学期时,他就做出了三个决定——全力迎战高考、选理化生作为小三门、冲清华北大。就这样,从高二开始,他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二十,到了高三,基本是年级前十。
“目标坚定可以算是我的一个优点,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高中时期有被他人质疑和自我质疑的经历,我认为其实这三年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现在回过头看来,周天嘉认为他能够很快认清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幸运。“对有自觉能力的人来说,一个纷杂多元的环境能够让你得到更多机会。但对缺乏自觉性的人来说,就容易迷失。我想,能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找到自己要走的路,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朱颖婕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