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前一周开始喝红牛,考试当天再喝点葡萄糖口服液。”这是不少上海初中生“心知肚明”的一条“应考秘诀”。“我也不清楚喝红牛到底有没有用,起码是一种心理安慰。”不久前刚结束了今年体育中考的初三学生萌萌 (化名) 告诉记者。
自从2008年体育科目首次纳入上海中考,至今已有11年。根据今年出台的中考新规,中考体育测试由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两个部分组成,满分30分,两个项目各15分。其中,统一考试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长跑 (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和游泳 (男、女生均为200米) (6分);第二类是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引体向上 (男)、仰卧起坐 (女) 和游泳 (25米) (3分);第三类为垫上运动、单杠、双杠和横箱分腿腾越 (3分);第四类为篮球、排球和足球 (3分)。考生须在四类项目中各择其一。
考试的“指挥棒”效应带动了学生们体育锻炼的热情,却不可避免地为体育课堂蒙上了一层应试意味。一些学校开始积极寻求体育课堂的多样化可能,试图让学生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本质。
一个班都找不到能做满11个引体向上的男生,体育考试项目的选择成了“脑力活儿”
“中考每分必争,谁都不想在体育考试上丢分。”这是大多数初三考生的心声。
根据数据统计,在上海,初三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最好,其次是高一学生。而在各学段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中,初中学段的优良率相对较高。“这都是体育中考带来的积极影响,孩子们在规律的体育运动之下,身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静安区初中体育教研员黄大鹏这样说。
但是,记者从沪上多所中学了解到,一般从初二下半学期开始,学校就会有意识地组织全校同学训练中考项目。“自从体育变成中考项目后,体育课也变得应试了,趣味反而越来越少了。”上海格致初级中学校长王珏如是说。
王珏介绍,根据学校在2015年发起的一项学生调查问卷显示,体育学科的受欢迎程度只有89%。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有明显的应试痕迹:上课更关注考试项目,甚至从低年级开始,就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完全感觉不到运动的快乐”。而体育教师也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正在这些以考试为目的的机械训练中逐渐弱化。
不过,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徐阿根说:“这几年体育中考也有着分数上的‘尴尬’,大部分学生起码可以拿到26分,大家真正要拼的,不过是在26至30分之间多拿几分。”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考体育项目的选择现在成了一个“脑力活儿”,其中的讲究还真不少。“耐力项目上大多数人选择游泳,定量项目中最多的人选择仰卧起坐,相比之下,选择1000米长跑和引体向上的人很少。”一名初三应届毕业生直言。
从数据上看,10年来,上海学生的耐力进步最大,这得益于体育中考中长跑、游泳等耐力项目的设置。但另一方面,学生的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还很弱,其中上肢力量是大部分上海男生的“伤”,很多男生顶多能做一两个引体向上,按照做11个才能拿满分的标准看来,现在一个班里连一个“满分选手”都挑选不出来。
这就造成了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眼下每逢春节,各大健身俱乐部里的游泳教练就会变得特别“抢手”———因为游泳项目即使是从“零基础”开始集训,两个月的时间内也很有可能通过“突击”拿到满分。据了解,一般情况下,游泳集训班的费用在500-2000元不等。
看似学生更重视体育了,但一旦考试结束,孩子们会距离体育锻炼越来越远吗?
上海民立中学体育教研组长孙亮感慨,如今学生们看似更重视体育了,但何尝不是被中考分数“绑架”着,不得不练? 一旦考试结束,孩子们距离体育锻炼会越来越远吗?
“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
“上海设置体育中考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和理念。”闵行区初中体育教研员王叶妹认为,体育中考涉及的四类项目中,长跑和游泳测试的是心肺功能;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25米游泳等项目考查了灵敏度、肢体力量等基本身体素质;垫上运动、单杠、双杠、横箱分腿腾越则需要调动上肢支撑能力和空中身体控制能力;而篮球、排球和足球则测试了综合跑跳能力、灵敏配合能力和身体协调性。“这四类项目如果坚持日常训练,学生能获得各种能力的提高。而且,上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选择项目,这是理想的状态。”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体育中考对于青少年体质发展的推动作用,尚停留在“治标”的层面,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创设条件和氛围,引导青少年将体育运动内化为一种长期习惯。
在格致初中体育教研组长凌青看来,排球这一运动项目,对培养和改善中学生的耐力、弹跳、力量、速度、反应等多种身体素质相当有好处,但传统上课形式,未免单一枯燥。现在,不少学校在探索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格致初中就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及生长特点,开设体育多样化课程,比如花样跳绳、体育舞蹈、射击、咏春拳、乒乓球、拉拉操等。从去年9月开始,八年级还开设了篮球、排球、武术。
体育中考的存在,是为了引导学生建立终身运动的理念。一线体育老师也在思索考试机制的突破
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体育运动?孙亮认为,家长首先要建立正确、积极的体育锻炼观。“现在很多家长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更不用说带着孩子一起运动了。”没有时间,也是制约孩子将体育运动发展为习惯的一个原因。“过去孩子们经常会一起在弄堂里奔跑游戏,黄鱼车、自行车过来,大家都能灵巧闪身躲避,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都非常好。而今,孩子们被束缚在课业负担和水泥大楼里,他们很难再体会到运动和游戏的快乐和美好了。”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唐炎则认为,社会支持非常重要。眼下,可供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仍比较少,全民健身器材并不符合孩子们的喜好。在美国,很多学校甚至没有体育课,社会机构开办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反而是推动青少年参与运动的重要力量。“如果社会上能有更多适合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同时有更多公益组织参与支持,那么让青少年自发地、有规律地运动是可以期待的。”唐炎这样说。
记者了解到,体育中考推行的11年来,不少一线体育教师也在思索考试机制的创新突破。
眼下,上海体育中考分值为30分,就全国范围来看,北京的体育中考分值是40分,重庆和乌鲁木齐的体育中考分值均为50分,目前30分这个分值大约处于中等水平。
据悉,上海体育中考的30分中,15分由学生所在的学校给出,其余15分为全市统考。本市一名体育特级教师提出:“这个分值以及考核方式,仍然有完善的空间,比如,适当提高全市统考的分值,或者是加大平时对于学生体质的监测,这样更有助于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作者:记者 朱颖婕 张鹏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