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8点,普陀区江宁学校8年级学生俞佳瑶都会收听阿基米德《名师E课》栏目,在这里,普陀区的300多位名师围绕“孩子有趣、家长有用、办学有效”的课题,通过手机播菜直播向全市学生及家长进行授课并解答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疑问。
这是普陀区在基础教育领域创新性地公益服务探索。昨天,《名师E课》上线整满一年。超过51万的学生在平台上分享到了有趣的知识,超过七万的学生和家长在线与教师进行互动。每晚8点变成了人人“渴望学习”的时间,人人“享受学习”的时间。这些传统课堂里的“名师”成为了“网红教师”,把“家门口的好学校”开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耳边”。
300多位名师的讲台“搬”到了广播里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武宁路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孙纳新总是会遇到前来向她“取经”的朋友——幼升小该如何选择学校、幼小衔接应该做哪些准备、孩子“零起点”入学后能够跟上节奏吗?受此启发,作为《名师E课》的授课教师,孙纳新开设了“新生入学那些事”一课,在线为家长支招。
在她看来,没必要超前抢跑,新生入学后都有学习准备期,“零起点”对孩子今后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更有利。“通过互联网平台,我能解答全市、乃至全国家长的疑惑,减轻他们的焦虑感。”“小力气办了大事情”,孙纳新觉得成就感满满。
过去一年时间里,像孙纳新一样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公益教育服务的普陀区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共有300多位。
谈及《名师E课》的创办初衷,普陀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吴凌昱解释说,要办家长、学生满意的教育,需要有一批优秀教师。借助新媒体的平台,普陀区的优秀课堂得以延伸,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媒体平台上,将老百姓关心的教育话题与家长和学生进行沟通,这是一种全新的家校共育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探索新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支适应未来教学方式变革的优秀教师队伍正在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积聚起来,共同探索教育的规律、守护孩子成长的规律。
“名师”自我革新成为“网红教师”
传统课堂里走出来的“名师”想要成为“网红教师”,挑战不小。
“传统课堂里能用文字、肢体语言和教学工具来授课,而在网络上,怎样通过声音来讲述物理知识呢?面对‘看不见’的学生,怎样才能接收到他们的学习反馈信息?”物理特级教师、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郑百易作为《名师E课》的首讲嘉宾,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在线授课不是直接解决知识难题,不局限于单一学科,更多从教育理念、学习方法入手阐述,让学生们感受到学科的魅力所在。郑百易将原本深奥的物理学科转变为一个个生活中的鲜活案例,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物理的乐趣所在。在此过程中,郑百易还练就了一身“武艺”——能快速地抓取到屏幕上学生们通过文字发来的教学反馈信息,并对此快速做出回应。
“转战网络授课,老师自己要不断补课。”曹杨二中数学特级老师黄坪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讲授了三堂别有趣味的数学课——上课的内容并非数学原理和算法,而是有关于数学考试的应试心态。比如,学生如何度过“数学学习高原期”,有25%的学生患有“数学焦虑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这部分学生学好数学等。这些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内容,都是黄坪大量翻阅文献资料、学习国外教学经验得来的。
新媒体为基础教育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名师E课》上线一年来,涉及的授课范围以学前教育及中小学学习、教育为主,囊括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学习指导以及学生成长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节目积累了相对固定的粉丝一万两千余人,不少内蒙古、江浙地区的学生,也都成为节目的拥趸。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郅庭瑾说,《名师E课》是新媒体促进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借助新的授课媒介,家长和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交流探讨不断加深。教师利用学会反馈信息,也能促进教育教学不断革新。“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数据和媒介的优势,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课程交出的“成绩单”中,一组数据尤为亮眼——一年课程统计下来,学前教育有关课程收听率最高。这让80后园长、普陀区宜川新村幼儿园园长叶冠鸿备受鼓舞,她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在香港培训学习期间连续四天与家长们分享了幼儿进行室内运动的科学知识。她分析说,眼下,家长们对于如何科学育儿十分关注,但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渠道有限。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育儿知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们的需求,也为解决家长的育儿焦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作者:张鹏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