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复旦二附中的两名初中生完成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他们在1200名中小学生中间开展外卖叫餐情况的调研,结果发现:在上海,70%的中学生和7%的小学生都使用过外卖送餐服务。各种菜品中,品牌中餐、品牌洋快餐和饮料是中学生的“最爱”,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对外卖食物表示满意。然而,一部分未成年人独自叫外卖,存在安全隐患;外卖食品的卫生安全状况也不能完全保证。初中生们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学生使用订餐平台存在的隐患提出了管理建议,还得到了饿了么平台管理者的回复。
让中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科学探究最“接地气”的方法。在复旦二附中,学生们几乎每个月都会接触到类似生活中的调研小课题。校长杨士军认为,能让学生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关注到生活中可以探究的话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解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此外,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是培养完善人格的重要内涵。
2.57%的初中生每天叫外卖
有数据表明,中国网络订餐市场自2011年以来一直快速增长,到2017年用户已达3.01亿人,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三大平台的日订单量在2000万左右。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外卖一族,学生也不例外。”复旦二附中七年级2班的辜舒尔和赵舜华就是这样的“小吃货”。她们发现,身边有不少同龄人也是外卖的拥趸。上海中小学生使用外卖送餐服务的现状怎样?其中又存在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话题一直萦绕在两个初中生的心头。在老师和家长们的鼓励下,他们开启了一份特别的寒假作业——针对中小学生使用外卖送餐情况进行调研。
辜舒尔和赵舜华通过对1197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并且对老师、企业家和专家的访谈,获得了第一手数据和资料。调研发现,超过7%的小学生和超过70%的中学生都曾叫过外卖。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点外卖的学生比例也在缓步上升。
“外卖虽然方便,但是不能依赖性过强。”辜舒尔发现,被调研的学生中,每周叫2-5次外卖的小学生达到8.41%,这一数字在初中生和高中生里也分别占到14.53%和17.78%。甚至还有2.57%的初中生每天都在叫外卖。
外卖反映了安全隐患和饮食结构不均
值得称赞的是,两名初中生的调研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引发了不少对于学生生活习惯的思考。
辜舒尔在将纸质问卷内容输入电脑。
如,面向中学生调研时辜舒尔发现,学生们最喜爱的外卖食品种类依次为品牌中餐、品牌洋快餐、饮料、中餐点心小吃、日韩料理和无品牌中式快餐。“让我们觉得意外的是是,饮料占外卖种类的第三位,仅次于品牌中式快餐和品牌洋快餐,这说明中学生很喜欢喝饮料,或者点外卖快餐的时候经常也搭配点饮料,反映了我们的饮食习惯。”
对送餐平台有所了解后,两名初中生站在学生的视角,对送餐平台提出了几点意见:如送餐平台企业应对加入的商户进行严格审核,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尽量使用环保餐盒或绿色餐盒,减少外卖包装的垃圾;对于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独自一人叫外卖、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能否在平台上对使用者的年龄进行限制?规定14岁以下不能独自叫外卖;或者,对于未成年人叫外卖时增加一个问题:你叫外卖时家里有家长吗?提醒他们在父母或监护人的陪伴下叫外卖。
辜舒尔把和小伙伴做成的课题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饿了么(拉扎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旭豪,并收到张旭豪的回复。这份视角独特的报告让张旭豪眼前一亮,他说,中小学生独自点餐的安全问题确实值得深思。“目前饿了么对所有骑手都要求实名认证。接下来,企业还会考虑让用户点餐时填写年龄标签,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老人以及其他特殊用户的保护。”
此外,张旭豪还透露,针对中小学生的饮食健康问题,饿了么或许可以开发专供家长使用的外卖预订功能,让家长帮子女把一周的营养餐提前订好。
让学生在生活的课题中培养创新意识
这并非是辜舒尔与调研课题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复旦二附中,七八年级的学生每年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完成课题研究;平时的探究课中,学生们也几乎每个月都有机会参与短探究。
辜舒尔和赵舜华(左)在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杨士军看来,复旦二附中的教育理念十分鲜明,即“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为此,学校提出了要帮助学生做到“五个多”:读的书比别人多,听的讲座比别人多,参观访问比别人多,参加的社会实践比别人多,经历的创新活动比别人多。
“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和活动成为了培养的载体。”杨士军介绍说,以探究性课题活动为主线,学校还进行了诸多配套跟进措施。如:学校成立了校内外的创新指导团队,其中校外创新指导团队已经进行了换届。此外,我校还和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上海市显微学会材料分委会、上海市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等科技科研单位签约,成立校外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饿了么ceo张旭豪的回信。
编辑:郝梦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