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学前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悉心护育,而“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幼托资源更显紧张。目前市场上早教政策细则缺失、早教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早教市场监管空白的情况仍然存在。
有序开办幼托机构,给0-3岁儿童更好呵护,成为家长和社会的呼声。记者日前获悉,市教委已会同市卫计委、市民政局牵头成立上海市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正在研究制定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据悉,标准出台后,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各类托育机构将全部纳入标准体系。
0—3岁孩子如何科学养育?不少家长感到茫然
怎样对0-3岁的孩子进行科学地养育,家长们大多摸不到头脑。
“85后”家长静静是两个男孩的母亲。三年前,大宝出生后半年,静静本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不惜重金报名参加某早教机构;二宝出生后,静静决定自己在家陪伴孩子。“早教机构不过是给孩子听听歌曲、玩玩具,托育人员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家长并不清楚。”
“越来越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落后于人,便把孩子送到各种早教机构。殊不知,这些机构能否科学育儿仍需打个问号。”长宁区新实验幼儿园园长、上海市特级园长周剑和老师们发现,与三四年前相比,去年新入园小班的孩子有着明显不同——他们的小肌肉发展较快,机械操作类的游戏动作完成较好;但另一方面,孩子们对于“娃娃家”等角色扮演类游戏显得茫然。“角色扮演类游戏更能反映孩子游戏的本能,现在的孩子不会玩,这是很让人担心的事情。”
究其缘由,周剑认为,这与家长过早把孩子送到市场化早教机构相关。“家长更在乎孩子在早教机构学到了什么,却忽视了孩子社会性人格的发展,也无法实现家长高质量的陪伴。长此以往,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将受限。”
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园长吴闻蕾认为,孩子年龄越小,越应该顺应其自然成长规律养育。尤其对于0-3岁年龄段孩子而言,个体间差异非常明显,对于托育看护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其实更高——应具备一定的儿童发育学、心理学、护理学等知识,更关键是要懂得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及其差异性。
幼托机构存在监管盲区
2003年,市教委曾印发《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2008年,市教委修订了《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以此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但针对各类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却一直是个空白。
在不久前召开的上海“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到,依托幼儿园和社区提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是发展趋势,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幼儿园收托0-3岁婴幼儿的较少,大部分由民办托儿所负责;而社区又是一种非政府组织,加上我国的社区建设还有待完善、规范,根本无法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
为了解当前幼托公共服务的具体状况,去年3月,民革上海市委成立课题组,对本市已婚家庭的育儿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据悉,眼下幼托社会机构明显不足,由专业幼托机构照顾的幼儿仅为1.6%,近20年来公立托儿所逐年减少,现有集体性质托儿所仅能服务2693名3岁以下的幼童。企业自愿办托要获得教育、消防、卫生等部门的行政审批,相关条件却难以达到。监管机制缺位是另一显著问题,对学前教育,尤其是0-3岁幼托机构存在监管盲区,不少民办学前机构在工商、民政注册,后续无人监管。
事实上,在我国初步构建的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中,0-3岁公共幼托教育长期是一块短板。针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国家评价标准,目前可查的仅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16年关于《学前教育机构服务认证要求》的立项书,具体标准还未出台。
已经存在的托育机构将全部纳入标准体系
“全面二孩”时代来临,加大对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出台幼托机构设置标准和监管办法已经迫在眉睫。
据悉,在上一轮《上海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5-2017)》中,为进一步加强对0—3岁婴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指导,上海将婴幼儿家庭平均每年接受相关育儿指导的频次,由四次增加到六次。
“目前由市教委牵头,和其他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经过深入调研,正在整合调动各方资源联动,酝酿出台3岁以下幼儿幼托机构设置标准。”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杨振峰表示,该标准对幼托机构的准入、场地、从业人员与幼儿的配比、从业人员资质都有严格规定。比如,规定幼托机构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幼托从业人员与幼儿的配比应符合一定比例,具备相关资质等。
“幼托机构涉及到千家万户,将采用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家庭为基础、政府托底的方式有序开办。”杨振峰说,标准出台后,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各类托育机构将全部纳入标准体系,符合标准的准予继续开办;未达到标准的,经整改符合标准后可以继续开办。
编辑:朱颖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