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尼尼》《三弦情》《硭铃》舞出彩云之南的民族情;《霁光浮香》《绣·江南》掀动黄浦江畔的海派风。昨今两晚,由沪滇两地舞者共同呈现的专场演出亮相上海虹桥艺术中心剧场。这台“春雨润边疆 共叙民族情”专场演出是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版块的系列演出之一。
演出尾声,一支充满活力的群舞《龙飞凤舞》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这个新节目由上海歌舞团编创、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的东仰民族歌舞团全体演出。一台精彩演出,实现两地心愿,也凝聚着沪滇携手的心血。
文化浸润,双向奔赴合办舞蹈训练营
10月12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里洋溢着喜气,“上海长宁·云南绿春”舞蹈训练营的正式开营。“我是第一次来上海,希望能够学到更多新东西,也把家乡的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带出来。”东仰民族歌舞团演员朱芳晴说。训练营是长宁文旅积极响应国家文旅部“春雨工程”文旅志愿服务边疆行计划,落实长宁、绿春两地东西部协作结对共建框架协议相关内容的重要项目之一。连续5天,17位云南演员在上海导师团的指点下开展基训课程,并共同完成新节目《龙飞凤舞》的创排工作。
这场圆梦之旅要从今年上半年的一次沪滇两地“双向奔赴”说起。5月,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的东西部协作交流团赴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进行实地交流和考察,并签订了共建框架协议。期间,交流团参加了当地文旅部门组织的一场大型群众文化演出,被绿春县东仰民族歌舞团的表演深深打动。整台节目不仅充满民族风情,更体现出了演员们的热情与敬业。
据介绍,东仰歌舞团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州级的各类比赛,编导和演员们虽没任何专业学习经历,但他们秉持着能歌善舞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热爱,坚持着为当地的群众送去文化演出。目前,绿春县还没有修建专业的室内演出剧场,文化馆排练厅也不宽敞,演员们通常都在室外广场上进行表演。当地干部群众表达了一个心愿,希望长宁文旅局能在艺术人才帮扶培育和公共文化项目的交流、文旅品牌的打造等方面与当地加强交流并给予深化支持。长宁区文旅局领导当即表示,将以“绿春所需、长宁所能”的协作之路为路径,以文化浸润为载体,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引入长宁。
从那时起,“上海长宁·云南绿春”舞蹈训练营的计划就开始了酝酿。为了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助力文化帮扶合作,区文旅局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并得到了长宁区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长宁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办公室的支持,特别邀请了上海歌舞团作为这次舞蹈训练营的合作团队。
两地携手,精彩歌舞共叙民族情
有着40多年历史的上海歌舞团是全国知名的专业艺术院团,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荣誉,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外舞蹈业界颇具影响力的舞蹈家和编导。近年来,该团凭借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等重磅作品赢得市场口碑。
在经过文旅部门协商沟通后,上海歌舞团派出了专业教师阵容,为绿春歌舞团演员量身定制了基训课程。“我教他们一些手位和芭蕾气质,他们能努力去学习理解,这是很不容易的。”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歌舞团基训课教师方光说。动作放不开、节奏更不上,怎么办?东仰民族歌舞团演员陈嘎宝说:“练嘛,就是练!”
根据云南红河州的民族风情,上海歌舞团的编导团队还为绿春歌舞团编创了新节目《龙飞凤舞》。“我们把演员们的动作拆解开、分解开,再组合起来,进一步规范化。”上海歌舞团排练老师、原首席演员邓韵说。这些来自祖国边陲的年轻人很快进入了状态,他们抓紧课余时间复习训练内容,努力去抠动作要领和细节。国家二级演员、上海歌舞团演员部教师黄乐乐为这些不服输的孩子们点赞:“他们非常用心,学习能力也很强,接受得很快。”
10月17日、18日,“春雨润边疆 共叙民族情”专场演出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剧场上演。《同尼尼》《三弦情》《硭铃》《苏米依》等充满云南风情的歌舞表演,让申城观众耳目一新;《茉莉花》《小河淌水》《弥渡山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展现了上海歌舞团的专业水准。压轴登场的《龙飞凤舞》赢得所有人的一致好评。
除了这台专场演出,绿春东仰民族歌舞团将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新疆克拉玛依市、长三角地区和海外的舞蹈表演团队同台交流。10月20日,“虹秋之魅 舞之盛典”2023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展演暨长宁区“虹桥之秋”文化旅游购物节的盛典之夜将在新虹桥中心花园里举行。在沪期间,来自云南绿春、青海果洛、新疆克拉玛依的演员们还将乘坐“何以爱长宁”特色双层巴士,共同游览城市风貌。
作者:宣晶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