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方《奋楫争流》。(中华艺术宫供图)
今年中秋与国庆相连的这个长假,家国同庆,花好月圆。申城多家美术馆推出主题性艺术展览,如中华艺术宫的“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美术作品中的上海”展,艺术百代美术馆的“山河——绿水青山主题艺术展”,海派艺术馆的“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邀请市民游客循着艺术家笔端纸间的创造力,饱览山河锦绣、海上风华。
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当下,从现实到艺术的升华,尤令观众期待,也格外考验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参加展览的美术作品,多为艺术家以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初心创作的一批新作,不仅以对现实生活的观照折射出上海以及中国近年来日新月异的面貌,更以多样化的艺术表达传递出一种昂扬、豪迈的精气神,让人不禁对未来充满期待。
艺咏山河,透出时代回响
幅员辽阔、或壮丽或旖旎的祖国山川图景,在“山河——绿水青山主题艺术展”“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中呈现出丰富多元且带有艺术家风格特质的艺术表达。览绿水青山、大美中华,这些作品展现的不单有家国情怀,还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颇具时代价值的“画外音”。
从三山五岳到长江黄河,从林海莽原到幽洞奇石,汪家芳亲历徐霞客所登临的名山大川后,创作了百幅佳作,形成“山河”展中一整个特别的展厅。通过这一马拉松式的创作,艺术家意欲挖掘山河背后精神层面的内涵,探索将众多前贤的笔墨语言在画面上合理贯穿,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营造“笔墨当随时代”的氛围。同在这个展览中,陈树中的油画《绿水青山新模样》洋溢出另一种意趣。只见春天的绿意盎然与秋天的瓜果飘香融于一幅画面,艺术家在乡土写实语言中融合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视觉元素,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樊枫《白云黄鹤是故乡》。(海派艺术馆供图)
如画的江山,是人民的栖身之所,更是人民的精神圣域。徜徉在“江山·人民”展,周韶华《高山仰止》《海潮忆丝路》、冯远《圣源》、萧海春《东方欲晓》等一批作品,不约而同选择全景式构图,用俯瞰的视角表现祖国大江大河雄浑苍茫之美。这些超越实景的意象山水,气象宏阔、境界高迈,看得观众为之一振。方向则以《温泉》《观潮》等作品,尽显“人间山水”的温情。作品的素材来自寻常生活,透出社会都市化进程新风貌,亦从一草一木中寻找人与自然的栖息地。
美塑上海,照见城市品格
近年来申城建设发展中的振奋新貌、城市更新中的暖心细节、老百姓切身可感的获得感,尽在“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和“美术作品中的上海”展。大到洋山深水港建设、进博会召开、“一江一河”贯通等,小到街头巷尾的咖啡香、家门口的运动场、梧桐树下的邻里汇等,艺术家们以正能量、大情怀观察生活,用丰沛的创造力挖掘背后的精神力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凸显着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
展览中一批以小见大的作品,尤其令人感同身受、会心一笑。例如,愚园路上一排颇有“文艺范”的座椅,为路宏油画《可以坐下的城市》所聚焦。这些小小座椅,饱含着一座城市的温情,更藏着城市治理过程中的细心与巧思。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愈显明亮温馨,折射出上海正在开展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努力。从顾客视角描摹的早餐示范点忙碌而有序的早餐供给场景,来自解文金的油画《早餐里的“城市温度”》。这幕色调温馨、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呼应着上海近年来加大力度推进早餐工程建设的举措。右侧科技感十足的取餐柜,则透出城市治理对于市民需求的精准把握。
很多作品不是对于典型事件、场景的如实再现,而是以创新的艺术表达,为画面注入别开生面的视觉呈现以及内涵拓展。蔡亚鸣创作的《大国重器——洋山深水港》,以水彩特有的湿画法让画面流动起来,又以橙红色的主色调突出画面的“构成感”,烘托洋山港的沉稳和大气之风。陈昊描绘保租房建设的《此处心安是吾家》,以大幅三联画的形式,用建设中的楼群占满整个画面,让人得以想象保租房项目规模之大,大面积的黄色和绿色对比,区分了已完工的楼栋与正在建设中的楼栋,不仅丰富了画面层次,工程推进的过程亦一目了然。双关的意味尽在丁小方的《奋楫争流》。表面上看,他画的是上海赛艇公开赛亮相时苏州河上的百舸争流、参赛队伍的奋楫争先,画的是一条前所未有、靓丽动感的风景线。通过画面,艺术家更想表现的是赛出的苏州河治理成就和人文脉络,是上海“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人民城市实践,以此照见一座城市奋勇争先的精神。
作者:范昕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