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究竟是为什么》
[英]西蒙·布莱克本 著
胡宇鹏 译
海南出版社出版
本书就人们自古以来对科学及哲学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并且提供了伟大思想家的解释,是对人类思想独特、易懂、简洁的概括。每个问题的相关讨论都是各自独立的,所以读者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看。所有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都能从作者的思路、思考的角度来省思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与感受。
>>内文选读:
序言
我在书中列举的20个问题,是无论男女老少都时常会感到困惑的问题。就算不去主动思考,这些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地在我们的脑海中出现。尽管很多时候都难以解答,我们却都想知道答案。然而,哲学似乎更关注问题本身,而不是做出解答,这在学术学科中可谓独树一帜。哲学似乎一直以来都没有给出共识性或确定性极高的答案,这对于研究哲学的人来说,终是遗憾,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有些问题乍一看简单明了,但一经考量,又能衍生出许多小问题来,例如:
“为什么要有道德?”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就能得出标准答案呢?不过,其中可能也会涉及其他问题,比如,
在面对种种诱惑之时,
为什么要表现出道德?
在那些极具诱惑力的事情里,
又有哪些事是值得去做的?
实际上,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多个答案,而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能有此认知,已是进步。
其他问题也可能暗藏玄机。
“为什么事物会存在?”
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尽管它被视为所有人都能提出的、最深奥的、哲学的基本问题,但受其深度及热度影响,它也成了一个无解的逻辑游戏。不过可能也不完全是这样,或许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下,每个人的想法其实都不一样,我们也不必因此而遗憾或为难。不管写哪种与人类相关的文章,我们都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展开内容—对不同的参与者和旁观者来说,不管是对政治决策,还是对家庭度假、人员纷争,感受都不尽相同。莎士比亚曾就爱情、战争、恐惧、野心等主题创作过多部流芳千古的戏剧作品,但没有人会相信莎士比亚给出了“标准答案”,也没有人会相信除此之外再没有值得讨论的内容。
所以我试图让读者们熟悉这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广为人知的,有些则是围绕在人们身边的陷阱与困惑。
除了最后一个问题是最终才会遇到的,书中罗列的问题并无特定顺序。书中的章节是独立设置的,利于读者随意阅读任何一章的内容。由于部分内容存在交叉引用,希望读者可根据个人需要翻阅前后的相关内容。
21世纪延续了20世纪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追求科学至上主义。破解人类基因组给人类带来了喜悦,生物学与医学有了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人文学科(譬如哲学)被推到了对立面,但就哲学家所做的解读人性这件事情而言,哲学是否应“归隐田园”,被蓬勃发展的科学所取代?在一些章节中,我反思了人性科学的实际成就及未来,不像有些人那样总是充满信心。我希望其中的缘由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思考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
“哲学是问题而非答案”,本书提出一些科学和哲学问题,我们可以借此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进而变得更加开放与包容。
作者:[英]西蒙·布莱克本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