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播出过程中槽点不断且几次被“嘲”上热搜,《我的人间烟火》收官后被40多万豆瓣网友打出3.2分,还是让人有些意外。这个成绩在今年播出且开分的国产剧中位居倒数第二,仅次于蒋雯丽和明道主演的《转角之恋》——那可是一部积压了7年的旧作。
不应该啊!
论主演,说杨洋是顶流怕是没有人会反对,微博粉丝数近6000万,超过肖战、张艺兴、王一博、任嘉伦等同年龄段的高人气男星。庞大的粉丝底盘多方面托住了他主演的作品数据,特别是在他最擅长的“现偶”领域,几乎没有低于7分的作品;《你是我的荣耀》大结局超前点播时,粉丝直接把播出平台的服务器挤瘫痪了。
论题材和类型,《我的人间烟火》沿用的是当下偶像剧顺应观众喜好的一种创作趋势,即在感情线中加入乃至凸显职业元素,《爱上特种兵》《你好,火焰蓝》《余生,请多指教》《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向风而行》《归路》《照亮你》等,采用的都是这一套路。剧中的男女主演或是同行,或是从事能够彼此产生交集的职业,比如消防员/军人和医生/记者。
论文本基础,和很多爆款作品一样,《我的人间烟火》也是一部网改剧,改编自玖月晞的网络小说《一座城,在等你》,最初在晋江文学城连载,2017年正式出版。作为知名的网络作家,玖月晞握有多部大热的网络小说,本身就是个网络大IP,电影《少年的你》即改编自她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一般来讲,有这几个因素保底,剧集只要别太离谱就不至于翻车。
而《我的人间烟火》偏偏就翻了。这或许也提醒影视行业,国产偶像剧是时候摆脱路径依赖了。
其一是流量依赖。尽管并不直接等同于粉丝剧,但偶像剧是以偶像化的情感主张和文化面貌来满足大众的想象,这一点和流量明星的功能是重合的。因此,偶像剧启用流量明星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不能回避的是,很多流量明星由于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其在表演能力上是缺失的,需要制作方在剧本和拍摄阶段花更大的心思去取长补短,包括考虑演员和角色的适配度,剧情的合理性等。导演高希希曾说:“不能说只要我们请来了流量明星,别的环节都可以偷懒,只要把所有的光都打在这个明星身上就行。”而现在的很多偶像剧,问题恰恰在于不顾角色和剧情需要,一味地让流量明星在镜头前耍帅比美。
其二是模式依赖。“类型+”是影视剧打破固有边界的有效方式。比如在偶像剧中加入职场戏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该类型的悬浮感;势均力敌、双向奔赴的爱情,也比以往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更符合本届观众的价值观。如果看不到这一模式的生效机制,不去认真研究剧中人所从事行业的特点和规则,只是给偶像剧套上职业装,把职业当成爱情展开的背景板,让职场为爱情服务,不仅不能锦上添花,反而画蛇添足,漏洞百出。《我的人间烟火》就因为出现男主把消防器材当做营造氛围的工具取悦女主的桥段,而引发多地消防部门的点名批评和实名提醒。
其三是IP依赖。网络小说是偶像剧文本的重要来源,今年已播和待播的偶像剧中,可以说几乎九成改编自网络小说。然而网改剧不能只看到网络小说庞大的粉丝基础,更应该认识到,很多网络小说由于体裁和生产机制的原因存在先天不足,比如每个章节的故事讲述跌宕起伏但整体上存在自相矛盾,过于追求人设和情感的极致化而脱离现实情境,偏爱以形式上的剑走偏锋和内容的猎奇吸引大众等。这些都要求在影视化过程中用格外严谨的态度来处理各种细节,进行建设性的改编。《偷偷藏不住》之所以饱受诟病,就是因为原作中13岁少女暗恋20岁大哥哥的情节线明显挑战伦理边界,改编之后虽然缩短了两人的年龄差,但女主人公的性格、行为、台词却没有做相应改动,带给观众巨大的不适感。来看《我的人间烟火》,原作《一座城,在等你》中,男主宋焰是一个出身底层的小混混,一门心思对女主好,属于“虽然我只有十块钱,但是我愿意全部给你”的那种,由此合理地解释了女主的恋爱脑,而消防员的职业设定只是为了给人物套一个酷帅的光环。但是到了剧集里,消防员和小混混的设定冲突就来了,导致人物产生了各种分裂,两人之间的爱情毫无说服力。
路径依赖本质上是创作上的偷懒,会拉低偶像剧的品质。究其根本,在于偶像剧的创作者自身对于其类型价值缺乏清醒的认知。尽管因为贩卖梦想而看上去不接地气,但偶像剧为观众提供的情绪体验、情绪价值,以及对于生活理想化的解决方案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是其现实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对其质量提升抱有期待的原因所在。
作者:林予兮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