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这一承载国家历史、文化的“国家名片”的角度,如何讲述世界各国互联互通的共建历程?
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外国货币上的“一带一路”》,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温泽远提到,本书作者杜晓建数十年来致力于收藏和研究含有中国元素、中国故事的纸币,获得了丰硕成果。本书是从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的角度讲述了这些故事。这么多有中国元素的科技、文化、建筑项目,证明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
新书分享会上,收藏家、钱币学家余榴梁介绍了和阗马钱、安息王朝银币、贵霜王朝金币、萨珊王朝银币等曾经在丝绸之路上起到联通欧亚作用的古钱币,更指出,在使各国文明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互鉴中发展壮大的意义上,今天的中欧班列、跨境高速公路、国际航线,就是当年的马队、骆驼队、远洋船队的延续。这些穿越历史、联通古今的钱币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可想、可说。
本书作者、货币收藏研究者杜晓建举起本书纪念封,上面也藏着中国故事——特别封入的斯里兰卡20卢比纸币,就是斯里兰卡百姓日常使用的货币,其发行量惊人。纸币背面印着中国企业参与开发运营的科伦坡港区,体现了中斯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情谊。
“就像过去各种票证也有深刻历史意义,本书收录的货币作为一种见证,亦有很高收藏价值。透过世界货币这扇窗,可以看到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也看到中国应有的担当,以及不畏艰难的前行。”中国博物馆陈列和文物保护科技专家、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期待,更多读者能带上这本书去旅行,近距离感知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文明互鉴。
据悉,今年9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上海图书馆将在东馆4楼全球城市馆举办基于本书的同名展览。
作者:许旸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