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世界丽笙大酒店旋转餐厅俯瞰。
城市的空间是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工交互的融合体。虽然历经沧海桑田、都市演进,但我们仍能循迹发现其中隐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密码。打开上海这部大书,一座座历史老建筑、一片片文化风貌区里藏着哪些秘密?上海城市空间变迁的往事,浓缩成几本书,在2023上海书展与读者见面了。“社会空间视野的上海纪事”丛书、“城市风景线·徒步上海”丛书、《上海空中行走地图》、《上海乡村空间历史图记》等新书解读空间成因、梳理发展脉络,将城市片段连接成可感知、有温度的文化记忆。
以探究城市空间为主题的出版物受到读者的欢迎,其背后是文旅消费的强劲复苏。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1.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50.19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如今,“city walk”(城市漫游)在申城悄然兴起,时尚潮流的“巨富长”、艺术芬芳的安福路、历史积淀的愚园路、青春飞扬的大学路、浪漫缱绻的甜爱路……每一条马路,每一幢建筑,每一座书店、剧院、美术馆,甚至每一家小店都承载着上海文化的印记,彰显着上海城市的魅力。
站上申城地标,发现垂直城市的无穷魅力
当下,旅游攻略书已逐渐被智能手机替代,碎片化、数字化的攻略笔记在互联网社交平台风行。《孤独星球》英文版于2020年停刊,并关闭墨尔本和伦敦办公室的大部分业务;2022年11月14日,《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官宣2023年正式停刊。与之对应,小红书社区“city walk”笔记已超过68万篇,“隐藏线路”“闲逛攻略”等相关笔记的热度持续增长。“在城市空间的梳理解读方面,海量的数字信息解答了‘是什么’,但读者往往会追问‘为什么’。”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江岱认为,实用型旅游攻略书集体退潮,探究型城市地理书乘势而起,为人们深入认识城市空间提供全景式的专业解读。
18个体察城市生长的节点、19栋独特景观的地标大楼、22幢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76处桥隧通衢的前世今生……《上海空中行走地图》通过航拍摄影,向读者呈现难得一见的城市新景象。“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近现代摩天都市,上海的城市发展与高层建筑的建造相辅相成。中心城区分布有不同时期、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的高层建筑。品读上海城市形态的变迁历史,可以窥见现在垂直城市演变的缩影。”该书作者之一、同济大学教授王桢栋介绍,书中介绍的主要地标均配有二维码,读者通过手机扫描就能观赏高清鸟瞰美图。“按图索骥,或许还可以开发多条city walk垂直路线。”
《上海空中行走地图》开篇就把人们的视线带入外滩,之后是老城厢;一路飞到南外滩,对视陆家嘴的中央商务区;再游走苏州河,进入苏河湾,去看看大悦城的摩天轮;接着去往新世界丽笙大酒店,从酒店顶端鸟瞰“中华第一街”的纷繁多彩。“书中的行走宛若飞行,不受道路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从高空俯瞰,多视角并立体化地观赏城市这一特殊的大地艺术,还能不断地发现‘新大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感叹。
走进都市深处,开启当代上海的空间“密钥”
作为一座具有海派文化特质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受到中国乃至全球学者的关注与钟爱,“上海学”俨然成为一门显学。谈到上海的城市空间,学者们究竟在关注什么?
“空间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充满意义。”复旦大学教授于海提起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这句话。“‘社会空间视野的上海纪事’按照社会空间的方法,去梳理、说明、研究上海,探索上海的这些场所是如何生成的,在生成过程中空间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据悉,丛书涉及老城厢、工人新村、“一江一河”等上海人津津乐道的城市热词,也追溯到上海建城之初、江南市镇形成的历史深处。
乡土文化和乡间风貌亦是构成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底图”。《上海乡村空间历史图记》指出,完整的乡村空间由建筑、聚落、自然地理景观与附着的民俗民间文化构成。江南水乡的底蕴和江海交汇的环境,孕育出松江云间画派追求开阔淡泊的境界,“九峰三泖”成为《天下名山图》中最有名气的低浅山丘。除云间画派的名家,这里还孕育了陆机、陆云等历史名人,苏轼、米芾等名家也曾客居于此,留下描绘本地风光的名篇。
今天的上海日新月异,以一座超大规模的国际化大都市所特有的气势链接全球,我们更加感受到对托举起这座巨型都市的广袤“底图”的依恋。“当传统的生活渐渐远去,如何在现代都市生活的背景下,拾起乡愁,重塑乡村的水乡田园审美意象,需要从乡村的自然景观营造、人的审美情趣培育以及人与自然的活动纽带多方入手打造。”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伍江强调,国际化大都市隐匿着江南水乡的基因片段,这是我们理解当代上海的一把空间“密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够从中更加久远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从而更加准确完整地了解我们自己。”
作者:宣晶
摄影:汤澜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