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上海书展(供图:汪耀华)
每年的八月盛夏来临,我总会有所期待,因为书展。高温与台风并不能阻挡这种期待感在我心里愈演愈烈,直至书展开幕。这是写作者的舞台,更是读者的盛宴。而我,既是一名写作者,更是一名读者。
第一次以写作者的名义参加书展,是在2015年,那一年,我的长篇非虚构《远去的人》出版。还记得是在展览馆二楼,作家书店的展位,我的书,以及我的照片出现在并不巨大但也显眼的海报上。我坐在小小的展位里,等待着读者的光临,忐忑不安的心绪被隐藏,笑容停留在脸上。我希望每一位经过展位的读者都能停下脚步,看一眼海报,再看一眼坐在嘉宾席上的我,然后,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一位女士,岂不是海报上的作者?好吧,买下这本书,请作者签名,最重要的是,晚上回到家,也许是睡前,他(她)会打开我的书,开始阅读。而我,正在遥远抑或咫尺的角落里兀自幸福着……那是我的内心戏,一个初次坐在书展的展位中期待读者光顾的写作者,在她心里,被阅读,是最大的幸福。
作家书店的店员向络绎不绝的读者热情介绍着各种书,读者来了,有的走马观花,有的稍作停留,果然有人买下我的书来找我签名。每一次在扉页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我总是告诉自己,他们不是我的亲朋好友,他们无需照顾我的自尊心或面子,他们买下来,一定是想要阅读,也许我无法获得他们阅读之后的反馈,但这也给了我更大的想象空间。
几波读者散去之后,展位稍稍清净下来,这时候,一位三十多岁样貌的男士拖着一个拉杆箱走进来。他看了看海报,又看了看我,带着一脸疑惑:那本书的作者,今天来了?
我保持着矜持的微笑:是的。
店员及时把书递上:就是这位作家,亲临现场……
男士接过书,翻了几页,又抬头看了我好几眼,而后,转身,走向远处的书架。
他不想买我的书,他只是一不小心撞上了一个正在此地签名售书的作者……我有些失落,可还抱着些许期待。十多分钟后,他抱着一摞书回到签名台,哲学类、历史类、人文批评类……他把书一本本递给旁边的收银员,最后一本,他扭头递给了我。“作者正好在,那就请您签个名吧。”他说。
我在书上写下我的名字,还对他说了声“谢谢”。我猜测,他并不喜欢文学类书籍,他只是不想让我失望,我因此而断定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因为他的善良,我感觉到了对他的愧疚。
他结完账,打开拉杆箱,把书塞进几乎已经装满的箱子,而后,转身离开,没有和我说再见。我听着拉杆箱在大理石地面上滑动的声音渐渐远去,以及他已然淹没于人群中的有些冷淡的背影,愧疚感愈发浓烈起来。那会儿,我想象着,他回家后是不是能翻开那本书?读上那么几页?而后,他会不会忽然发现,他还是愿意读下去的,除了哲学、历史、人文,他也是喜欢读一读文学的,他因此而觉得,买下这本书并不后悔。
然而,那依然只是我的想象,想象而已。
书展每年都在举办,每年都会有一些拖着拉杆箱的读者,一整天待在现场,而后满载而归。而我,也日渐地期待着,我的书,能被读者认为值得装进他们的拉杆箱。这几乎成了我的某种梦想,以及,作为一名写作者的责任。
某年,参加法国的一个小型书展,亦是盛夏。在戴高乐机场落地,坐上去往南特的火车,又在南特换火车,最终到达大西洋畔的海滨小城拉波勒。
书展的朗读会与新书发布全数摆在教堂内,这使阅读这件事变得似乎神圣而又亲民。市民们络绎不绝地来到,拎着菜篮子的大妈,骑着自行车的大爷,以及来拉波勒度假的情侣。他们进教堂坐下,他们听着台上的朗读,那些性感的、低声的、磁性的发音,使法兰西语言充满感性与柔情,仿佛,这是一个时刻都在表达爱欲的人种。我听不懂,但我仿佛感受到了那种气氛。然而,当我扫视台下,却发现,坐在圣母像下的人们有的正闭目养神,有的神情散淡,若有所思。相比聆听,他们似乎更中意茶歇时的一杯香槟,这种时候,他们变得活跃而又善于社交,他们端着酒杯学着用中文向我问候:“你好!”
我用刚学会的法语回答:Merci (谢谢)!Bonjour (你好)!那会儿,我在想,对于生活在拉波勒,或者去拉波勒旅行的法国人而言,书展,也许只是浪漫而又自在的一档度假节目吧?
伦敦书展却又是另一番风景,那是一个冬季,我与滕肖澜一同前往英国。与上海书展近似的巨大场馆,无数个临时间隔出来的展位,然而,参观者与读者却寥寥无几,出版社员工及场馆工作人员远比顾客多。新书发布会抑或作家访谈悉数罗列在排片表上,每一场会议他们都开始得准时准点,他们彬彬有礼,他们彼此保持距离,他们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个问答环节,哪怕下面只坐着两位神情冷漠的观众。对伦敦书展的印象,就这么形成,每一个人都表现出某种清冷而又疏离,理性而又严谨的绅士感,他们令我产生某种莫名的紧张与尴尬。
那会儿,我真的非常非常想念上海书展。热辣的天空下,读者们摇着折扇,排着长达几十米的队伍缓慢进场,展厅永远人头攒动,场面永远近乎喧闹。他们也许并不是很绅士,也并不显得特别理性与优雅,但是,他们是众多读者,多到令我有种安全感与幸福感,他们令我相信,这个城市里充满了与书为友的市民,这是一个与书同在的城市。
作者:薛舒(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