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奴图传:中国古代喵呜文化》
刘朝飞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本书从中国古典文献中与猫有关的内容入手,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对猫的接受与阐释。书中列举了古代的知名“猫奴”,介绍了他们对于猫的喜爱之情在其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探讨了古人对于猫的态度和观念的转变,并结合志怪小说分析猫的形象;从文学和文字等角度,考察了中国古代有关猫的文化内涵。
>>内文选读:
唐诗中写到猫的内容甚少,但宋元诗中,写到猫的就实在太多了。
著名的如黄庭坚,有《乞猫》: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又《谢周文之送猫儿》:
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
一箪未厌鱼餐薄,四壁当令鼠穴空。
宋诗中对猫充盈的爱意,也是唐诗中不曾有过的。
而宋诗界以猫奴闻名的第一人,还得说是南宋的陆游。
陆游爱花,有《天彭牡丹谱》一卷传世,又有“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名句。
猫奴,对于陆游来说就是另一个身份了。
最为人所爱的句子“我与狸奴不出门”出自此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我们高中时学过那首同题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通常我们知道的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现在我们却发现陆游是一个“爱国猫奴”。这两首诗中,陆游想要阐发的思想,一样是家国之恨。只不过前者以柔媚,后者以刚强,表现手法略异。
橘子《陆游暖脚图》
类似的还有,其《书叹》虽有“猧子解迎门外客,狸奴知护案间书”之句,而我们更熟悉的却是其《书愤》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养了一只猫,名叫“雪儿”,大概是毛白如雪的样子。诗人开玩笑说雪儿的前世是自己的仆僮,如今转世回来陪伴自己老去:
得猫于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飧。
薄荷时时醉,氍毹夜夜温。
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
又有两只猫,一只名叫“粉鼻”,另一只名叫“小於菟”:
赠粉鼻
连夕狸奴磔鼠频,怒髯噀血护残囷。
问渠何似朱门里,日饱鱼飧睡锦茵?
赠 猫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鱼飧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清]佚名《睡猫图》
此外还有几首,也是专门写给猫的,有的夸猫儿护书有功,有的是对猫充满爱意的“责备”:
赠 猫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赠 猫
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
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
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群鼠几空为赋此诗
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
昼眠共藉床敷暖,夜坐同闻漏鼓长。
贾勇遂能空鼠穴,策勋何止履胡肠。
鱼飧虽薄真无愧,不向花间捕蝶忙。
还有如下一首:
嘲畜猫
甚矣翻盆暴,嗟君睡得成!
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
欲骋衔蝉快,先怜上树轻。
朐山在何许?此族最知名。
有意思的是,与前者“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那种带有深爱的“责备”不同,这首诗是真的在“责备”猫儿尸位素餐。当然其中自有其社会意义,就是讽刺某些国家官吏,此即所谓诗人的寄寓。陆游还写过类似的诗句:“狸奴睡被中,鼠横若不闻。”(《二感》)
另外,这首诗后面有作者自注:“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又谓:海州猫为天下第一。”可知猫为虎舅的传说由来已久。
福尔摩宝《窦中猫虪图》
陆游还有一些诗句,表达他把猫当作灵魂伴侣,其中还写到自己以猫暖脚的“恶趣味”:
陇客询安否,狸奴伴寂寥。(《北窗》)
狸奴共茵席,鹿麑随杖屦。(《冬日斋中即事》)
勿生孤寂念,道伴有狸奴。(《独酌罢夜坐》)
童子贪眠呼不省,狸奴恋暖去仍还。(《嘉定己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谷贱窥篱无狗盗,夜长暖足有狸奴。(《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
鹦鹉笼寒晨自诉,狸奴毡暖夜相亲。(《戏咏闲适》)
狸奴不执鼠,同我爱青毡。(《小室》)
夜阑我困儿亦归,独与狸奴分坐毯。(《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
另外有一些诗句,也是饶有趣味:
自怜不及狸奴黠,烂醉篱边不用钱。(《题画薄荷扇》)
猧子巡篱落,狸奴护简编。(《习懒自咎》)
狸奴闲占熏笼卧,燕子横穿翠径飞。(《戏书触目》)
向能畜一猫,狡穴讵弗获?(《鼠败书》)
猫健翻怜鼠,庭荒不责童。(《自嘲》)
总之,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写猫的诗也着实不少。粗略算来,大概能有25首之多。其中虽偶有意境重复,但大多可读,也不乏佳制。
除了上面列举的,还有“玉脍齑中橙尚绿,彩猫糕上菊初黄”(《壬子九日登山小酌》),提到的“彩猫糕”大概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糕点样式,形如彩色猫儿。还有“偶尔作官羞问马,颓然对客但称猫”(《初归杂咏》),涉及“称猫” 的问题,我们另外讨论。
在陆游的日记《入蜀记》里,提到一次“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可知陆游出远门时还会带上他的猫。
作者:刘朝飞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