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那天,我清晨路过金陵东路,亲眼看到解放军抱着枪睡在湿漉漉的马路上,身上都是泥巴。抗美援朝期间,‘最可爱的人’又去支援朝鲜……”汪观清说,他发自心底地钦佩人民子弟兵。也因而,这位年逾九秩的艺术家对军事题材创作情有独钟,七十余载不舍、不离、不断。
今天,“笔墨军魂——汪观清军事题材作品及相关史料展”在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他从艺70余年来创作的300余件军事题材绘画作品及其相关档案史料,通过艺术与档案结合的方式,呈现人民子弟兵的崇高风范。其中,《红日》《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连环画手稿均为首次公开展出。
展线开端,近半面墙的连环画封面迎面而来,它们都是汪观清1952年至2023年创作的军事题材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连环画处女作是1952年出版的《扫雷英雄姚显儒》。这是抗美援朝故事画,主角是冒着生命危险试验排雷技术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从新闻里得知姚显儒的故事,汪观清提笔画了一组小故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向家乡的《安徽日报》投稿,没想到作品很快便顺利刊登。随后,上海一家私营书局邀他创作56幅一本的连环画《扫雷英雄姚显儒》。从此,他走上专业画家的道路,且与军事题材创作结下不解之缘。
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再到和平年代,汪观清采用连环画(小人书)这一艺术载体,孜孜不倦地描绘人民军队创建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军旅故事。他创作的《红日》《从奴隶到将军》《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多部连环画经典作品历久弥新,印量和读者数量以亿万计,不但成为新中国连环画创作的里程碑,也是电影、电视艺术创作深度借鉴的标识作品。仅以四册一套连环画《红日》为例,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就再版19次,总发行量600余万册。本次展览不仅首次公开展出了《红日》原稿,还将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据外孙汪超透露,为了创作连环画《红日》,汪观清在小说原著涉及的三个战役发生地之一孟良崮生活了八个月,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后又下连队以及去军事博物馆,学习战时的手势动作和了解枪械。1960年至1963年,汪观清以孟良崮战役为背景,历时三年,完成连环画《红日》四册创作。
汪超说,外公汪观清在每一次创作之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用于采风和深入生活。为此,他曾在40年间三走长征路,60年间四画“南京路上好八连”,58年间三画雷锋。本次展览中,汪观清创作的反映长征故事、雷锋和“南京路上好八连”先进事迹的美术作品也是重点展示内容,包括:《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连环画原作,中国画《伟大的普通一兵——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连环画第一本(1963年创作)、第二本(2013年创作)、第三本(2023年创作)原稿等。
为了让观众在鉴赏连环画作品及原稿过程中,深化对党史、新中国史的认识,本次展览还展示了不少来自于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等档案和文博部门收藏的珍贵档案史料,让人们了解诸多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真实历史和精神内涵。
作者:李婷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