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国近代美术的摇篮,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发祥地,也是全球的科创中心。当艺术与科技碰撞融合,呈现何种面貌?近日,沪上推出了一系列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展览,以具有当代上海城市特色的视觉艺术形象,为人们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艺术体验。
正在海派艺术馆展出的“2023上海雕塑与新媒体艺术作品展”,对上海雕塑和新媒体艺术专业力量和创作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集中检阅。这也是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一次再组织再动员。
展览展出的雕塑作品,呈现出风格样式多元、材料表现多样的整体面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夏阳表示,从材料选择上来看,有些作品敏锐捕捉到材料与表现主题的高度契合,非常难得;有些作品是在单一材料上用可见的量化不断持续地深入,呈现沉稳凝重。从观念和语言的创新来看,艺术家们用解构的方式对体积进行理解,对作品空间表达关系的把握更加多样,对新技术和新媒介的运用更加广泛。例如借助3D技术的作品,突破了传统塑造的束缚,赋予雕塑更大的表现可能,呈现状态天马行空、轻松自在。
从以影像为主的个性化表达到数字交互体验、元宇宙场景、数字娱乐、机械装置、大数据可视化等——此次展出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元素丰富,视角独特,反映出青年艺术家们对社会发展和当下文化的关注,体现了他们大胆的、积极的、有益的艺术尝试。
“AI时代,艺术不可避免地成为展现人类应对挑战,展示创造力的积极手段。”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实验与科学艺委会主任金江波表示,新媒体艺术正是承载了这样的使命,它将艺术的媒介、材料、语言、技术手段融合一起,以科技为手段,以社会现场为方法,以体验为导向,把人类的艺术认知扩展到数字世界,引入四维空间。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海派艺术馆主办,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将持续至8月6日。展期内将举办现场导赏及交流活动,老中青参展艺术家们也将进一步打磨作品、提炼归纳创作方向,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做前期备战工作。
人工智能开启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当它被运用于艺术创作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正在王小慧艺术馆揭幕的AI国际艺术展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上千位海内外数字艺术家以“爱、孕育、希望”为主题,借由AI演算出不同形式、不同媒介的独创作品,通过文本、图片、视频、互动装置等呈现出与其他艺术展全然不同的规模和面貌。
比如,在第一展区里,数字艺术家们通过AI对经典名画重读与再造,将画中原有的男性角色替换成女性,在表达趣味娱乐性的同时,延伸艺术触角。
第二展区,四个交互艺术装置,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以数字再造的情境建构独一无二的感官视界,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互动体验。以《野放生命》为例,当观众进入交互区域时,花朵将不断向外蔓延,象征不断突破边界,拥有美丽又坚韧的力量。
第三展区,作家、艺术家、戏剧家、音乐家、学者、世界拳王等借由AI的无限创作力,向观众分享他们对于人生的美妙感知和深刻理解。王小慧则通过AI重构她的经典代表作《我的前世今生》,让观众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她。
在展览中,数字艺术家们重新演绎了王小慧拍摄的各种经典花朵。而每位观众都可以参与“10000朵花”共创活动,体验AIGC的魅力,创作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本次展览由科创文娱集团W联合主办,李三水、肖关鸿担任总策展人,艺术总监为王小慧。在为期两个月的展期里,展览作品和场景会不断更迭变化,给观众的每一次观展体验带去不同的新鲜感。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