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春天,见证这家店从泰晤士小镇‘长’出来,越发茁壮!”在昨天的钟书阁十周年体验日活动上,有市民写下如是留言。如今,这粒“最美书店”的书香种子在全国生根发芽——十年间,钟书阁在29座城市开出了43家分店。
不仅是钟书阁,上海三联书店、朵云书院、大隐书局等也稳步扩张,加上前不久升级重开的悦悦书店,越来越多上海本土书店品牌将流量变成留量。解码它们的成长之道,从网红进阶到长红的核心是什么?“要建构具有仪式感和沉浸感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发掘区域文化内涵或捕捉潮流热点,积淀较为稳定的‘场所精神’——让读者置身其中不仅能享受高品质的阅读氛围,同时也建立与某一书店品牌内在的精神链接。”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郑崇选认为,“种草”新消费,需要书店立足客户需求,重塑新媒介社交时代的文化消费场景,赋能独有的品牌符号。
“美”是流量入口,用专业内核留住读者
用美的阅读场景,将读者唤回书店,走过十年的钟书阁已成为实体书店转型的标杆。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关于“最美”的争议四起,一种声音认为“追求高颜值”“打卡拍照就走”,让书店功能变得浅显单一。
对此,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俊豪表示,美的力量是巨大的,“高颜值”成不少线下实体空间标配,但“美”只是书店的流量入口之一,只有让更多“打卡人士”变为忠实读者,才能在促进消费的同时,借助自媒体时代的口碑效应将品牌传播出去,实现书店更大效能。
钟书阁十周年体验日当天,20位出版社资深编辑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昆虫印象(点评本)》《科学革命的结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人生哲思录》《中国近代史》《棉花帝国》是如何出炉的?幕后编辑走到台前,分享图书从构想、创作再到面市、推广的全流程做书故事。“书是我们钟书阁的灵魂,选品对我们钟书阁来讲是最重要的一块。”钟书阁创始人金浩透露,如今钟书阁有专门的选品团队,在全国600多家出版社、2000多家民营策划机构中去挑选优质图书,根据当地读者市民群体,来确定在书店中放置什么书、做什么活动。
而这也凸显了专业内核——以精良的图书选品、丰厚的业内资源、精准的用户服务,让书店做“懂书”的行家。“如果仍把书店仅视为卖书的地方,那么读者完全可以选择在网上买书。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以书籍为载体的综合性探索平台,打造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阵地。实体书店,是读者与图书的偶遇,读者与作者的偶遇,读者与读者的偶遇。”金浩谈到,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实体书店冲击不小。十余年前“钟书书店”遭遇“寒冬”,公司转换思路,毅然转型,决意打造“最美书店”,通过书店高质量阅读体验,唤起大众重拾读书之美,赋予阅读诗意的仪式感,把读者重新吸引过来。钟书阁创造出全新的美的殿堂,一跃成为松江区泰晤士小镇的“流量高地”,最高峰时日客流超万余人。
未来,钟书阁将扩充“书店+”概念,打破“书+咖啡+活动”单一模式,尝试与更多业态结合。比如围绕潮流热点,将静态文化转化为多感官动态呈现,吸引读者“走进来、留下来、带出去”,形成良性循环。
以IP思维运营书店,“知识供应商+智慧新零售”双管齐下
“一家书店就是一个知识IP,书店作为开放式学习平台,是分享的、共创的。书店如同一个圆心,持续将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泛起层层涟漪传播开来,让阅读的人群变得更为广泛多元。”前不久,从志达书店转型升级的悦悦书店焕新开业,书店负责人罗红强调以IP互联网思维运营书店,线上“知识供应商”和线下“智慧新零售”彼此赋能联动,最大化放大书店品牌能量。
从2001年在复旦大学北区开出第一家书店“三味书屋”算起,罗红已在图书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结合周边高校多、科创企业多的特点,悦悦书店主打人文社科、文学艺术以及个人成长类书籍,联合高校名师资源和出版社名家资源,定期举办阅读活动,把第二课堂“搬到”书店。300多平方米空间分成书籍区、咖啡区、活动区等,打造围绕阅读的消费和社交平台。书店还联合哔哩哔哩(B站)、KIC知识艺术节在线开设系列名家课程,将品牌从有限的实体空间拓宽到无限可能的网络平台。
连锁不复制,沪上书香品牌拓展全国版图
据不完全统计,六年来,上海向全国输出近50家书店,将钟书阁、上海三联书店、朵云书院、大隐书局等品牌文化和经营理念传输到各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人们不禁疑惑:当发轫于上海的书店走出上海,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参与当地文化生活,克服“水土不服”。钟书阁的做法是坚守“连锁不复制”理念,每家分店设计与当地文化融合,呈现独具特色的美感。最近刷屏全网的“淄博烧烤”现象,也带火了位于淄博海岱楼的钟书阁,游客蜂拥而至,“最美书店”成为他们烧烤之旅的重要一站。
去年钟书阁上海泰晤士店获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称号,前不久,银川建发现代城钟书阁书店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称号。与此同时,上海两家书店——新华文创·光的空间、1925书局也上榜。作为国内少有的与美术馆共生的书店,光的空间由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操刀设计,整体空间由独特的蛋型结构与楼上明珠美术馆相连共生,形成以阅读为灵魂的综合文化艺术空间。光的空间坚守阅读、融合创新,打破视觉阅读和文字阅读的疆界,增强艺术策展中的文化表达性,开启跨学科对话。通过嵌有窗洞的书架设计,让读者与读者相遇,让书和读者邂逅,体现了“将人们聚集起来,促进人与人交流”的空间理念。
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开始向全国输出,除了在多个城市开分店,还融合当地资源,进入文旅行业,实现定制化整体文化品牌输出。比如与树蛙部落·余姚合作开设“上海三联书店阅读空间”,将阅读与乡村建设结合,“森林自然课堂”颇受亲子家庭青睐;落地黄山徽州古村落上海三联书店,由已经荒废的村宅复建而成,成为当地读书会、影评会、摄影、画展等交流场所。上海大隐书局近年跨界舞台资源推出演艺项目,比如开展与书籍有关的脱口秀演出、都市喜剧等,吸引Z世代读者在社交平台晒出“种草”笔记。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书店方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