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后你是不是就开始刷朋友圈?和多少朋友是“点赞之交”?月活13.09亿的“国民级应用”微信,可以说是当代人工作和生活中交流沟通必不可少的软件之一。而朋友圈作为分享生活、表达观点的空间,如何成为文学作品的创作主角?
日前,作家王洁《你好,朋友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引发当下不少读者群体的共鸣。“朋友圈其实就是人的另一面镜子,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这个时代用户的酸甜苦辣,既是生活变迁史,也是大众情感史。作为一名作家,有责任记录下朋友圈的生态,这也是我的初衷和动力。”七八年前,王洁就萌发了创作冲动,小说《你好,朋友圈》围绕贺国璋、李淑娟、秦绍东三位主角,以他们的朋友圈搭建起城市里的复杂人际网络,讲述都市男女的婚姻变故、友情帮扶、中年蜕变等经历,弥漫着社交新媒介时代的人间烟火。
在她看来,随着人们对微信圈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依赖,朋友圈愈发凸显出双重属性——是“瓷器也是利器”。在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评论家潘凯雄看来,不同时代的爱情各有其不同的呈现方式,《你好,朋友圈》直面当下信息时代“朋友圈”给爱情带来的种种惊喜或困扰。无论是被宠爱还是遭欺骗,无论是永恒还是被秒杀,身处爱情中的人们依然以自己的方式顽强地存在并成长。
用小说的方式书写社交媒介时代,让人想起90后作家萨利·鲁尼《聊天记录》。“如果说这两部小说有什么共通之处,那就是都通过社交媒体这个外延,展现现代人的困境与焦虑,情感与思考。我在书中抽丝剥茧地讲述朋友圈的秘密,讲故事的同时也展现自己对爱情、婚姻、生活的理解,写爱,写痛,写利益、欲望,也写普通人对爱情的希冀。”她坦言,《你好,朋友圈》是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也是基于陕西姑娘和她的文化底蕴对世界的认识。“这些年我见证了很多朋友圈,小说可以虚拟,但细节不希望失真。我写想写的事情和人,说真话而已。”在小说结尾,女主人公李淑娟回归家园,这其实是内心的一种回归。“写作的过程,也是在写自己。”
新书分享会上,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高建群、李国平,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陈长吟与作者围谈。高建群表示:“小说通过三个人物的叙述视角,展开三个人的朋友圈,全新题材和全新人物故事,显示了作者敏锐的文学触角,细节到位。”在李国平看来,《你好,朋友圈》有鲜活的时代元素,包含了对当代社会的认知和判断,对人世间有着更细微的关注。
“王洁有作家、企业家和电影人三重身份,相辅相成。读这本小说沉浸在两种氛围中,一是城市生活气氛,另一种是时尚职场气氛,对我而言,有点陌生,同时又觉欣喜。”陈长吟说,朋友圈是个“大社会”,也是个“立交桥”,各种信息通过朋友圈联系起来;朋友圈也是张“测试卡”,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道德,为人处世。
麦克卢汉有句“媒介及延伸”,被互联网社交平台塑造的新时代新亲密关系模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对普通人产生了哪些冲击,又带来怎样的新契机?王洁举例谈到,今年她曾发了一条朋友圈“特殊的节日不想一个人过,谁陪我一起吃个晚饭?”原本带有几分调侃,很快就约到了朋友。正和朋友大快朵颐之际,接到了老父亲的电话,他刷到了朋友圈,怕女儿伤感,赶忙来电安慰。“内心感动的同时,也有几分自责,都是我一条朋友圈惹的祸。世界很大,朋友圈里有着天南海北的朋友,朋友圈又很小,甚至在一条朋友圈下面你来我往的评论就能引发一场冲突。凡事相伴相生,是契机,也容易暴露问题,我不能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说这就是时代,这就是变迁。”
青年评论家岳雯认为,作家王洁追问的是媒介化社会对每一个人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当情感遭遇媒介化社会时,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好,朋友圈》是记录,也是推演,保存了普通人遭遇飞速变化的世界时的困惑、惶恐与应对。“小说表层是轻松愉快的小甜饼,是几对恋人之间‘可盐可甜’的都市爱情;里层是女性成长寓言,事关女性如何穿越重重幻觉的屏障,平衡人生的诸多选择,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而最深层的是王洁将笔锋指向被媒介深层改写、塑造的现实,用术语说,就是媒介化社会。”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