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统计,“红色+影视”“红色+体育项目”“红色动漫游戏”等融合业态备受关注。在党的诞生地,如何更好地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之城的革命基因?
3月24日,由上影集团出品的电影《望道》即将公映。电影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陈望道为核心,浓墨重彩书写了陈望道其人为民族、为国家追望信仰大道的历程,回望“真理之甘”的动人佳话,展现了他笃定恒信、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暨“水花雅集”青年学术沙龙,从不同视角探讨了“红色+影视”业态融合创新发展。沪上青年学者在“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讲解下,参观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苏步青旧居、谈家桢旧居并点映观看《望道》。
沪上学者围谈如何进一步放大红色故事溢出效应。近年来,“火了红色影视剧、热了红色地标”现象引发关注,有大数据统计,电影《八佰》热映直接促使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及其所在静安区搜索热度同比增长1124%,位列2021年全国首位。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促使北京相关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关注度极速提升,为此专门开发了“觉醒年代 青春骑行”红色旅游产品,深受青年人欢迎。
这种拉动在《望道》电影尚未正式上映的当下已有所显现。近期,复旦大学校园内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每天都会接待数批来自社会各界的参观者,服务于每一批参观者的讲解员都是来自于复旦大学“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学生。
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改造国家民族的锐利思想武器。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代代流传。2018年,复旦大学将陈望道在复旦的寓所改造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教育部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研究员谈思嘉,讲述了陈望道的生平,电影《望道》30年的时间线索中,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人生经历,以及他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都化为银幕上的生动呈现。
“红色电影所涉及的红色故事是许多当下观众未曾亲历的历史,红色电影需要利用与时俱进的叙事方式,帮助观众建立相应的‘历史想象’。”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刘春谈到,红色电影尤其是红色经典,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情感结构以至生活方式、表达方式。红色电影在助推红色旅游的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对陈望道的研究了解不仅需要多学科支撑,也要梳理出更全面清晰的脉络。”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望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鸿召指出,陈望道不仅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一生都在潜心探讨、努力钻研语言学、修辞学、新闻学、美学、教育等专业学术理论和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辞海》主编以及长达25年的复旦大学校长职务。他提出不能机械僵化地理解红色文化,要将其从历史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价值层面,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活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红色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工作室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崇选谈到,走近望道、感受望道、理解望道、学习望道,这既是具有当下视角的学术沙龙,同时又是一堂具有创新意义的生动党课。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剧照、主办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