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死亡: 医疗如何改变生命的终点》
[巴基斯坦] 海德·瓦莱奇 著
陈靓羽 译
后浪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没有哪件事比死亡更古老、更神秘、更无解。它变幻莫测,蛰伏在美好生活的阴影之中。我们对其讳莫如深,仿佛只是触及一鳞半爪,都足以让它从黑暗中暴起伤人。
可死亡从来不应是未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我们对死亡的疑问越来越多:生命为何有限?生死如何界定?死亡能否逆转?怎样超越死亡?我们是否拥有死亡权?安乐死何去何从?照护为何成为重负?如何商讨临终?谁才是有权拔下插头的那个人?网络社交怎样影响死亡……这些谜团困扰着每一个人,更在不经意间操控着人生决策,而你却对这一切懵懂无知。
为此,瓦莱奇博士开启了一场消除未知、恐惧与焦虑的谈话,以亲身临床救治经历结合医学、进化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认知心理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观点,深入根源,直面“禁忌”话题,详述人类在死亡相关议题研究方面的点滴变化与前端进展。对于我们人生最后一段路的样貌如何被各种风潮和事件改变,这本书极尽所能提供了扎实、丰富、可靠的回答。
>>内文选读
1875年2月21日,詹妮·路易·卡门在法国小镇阿尔勒出生了,那时亚历山大·古斯塔夫·埃菲尔尚未开始建造那座众所周知的铁塔,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还未发明电话,而我们还不知道细胞是如何演变为生命的。詹妮21岁时,她嫁给了她的二表哥。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她过着舒适惬意的生活。但随着年龄增长,她开始渐渐失去身边的一切。59岁时,她的独女伊冯娜死于肺炎;67岁时,她的丈夫在食用了一盘变质的樱桃后过世;88岁时,唯一的外孙由于交通事故意外死亡。尽管詹妮常年吸烟、吃巧克力、骑自行车、做饭时放许多油,可年纪一直在增长。1988年,詹妮被宣布为全世界最长寿的人。又过了9年7个月,她依然保持着这一记录,她是第一个活到115岁的人,也是第一个活到120岁的人。詹妮于1997年8月4日去世,
享年122岁164天,成为有记载以来最长寿的人。
在人类的历史传说中,不乏对抗死亡的传奇人物。最有名的一位当数玛士撒拉,他是诺亚的祖父。在2014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电影《诺亚方舟:创世之旅》中,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玛士撒拉,这是玛士撒拉最近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传说中,玛土撒拉活了969年,他的传奇就像是长寿的代名词,他的死促使上帝发动了大洪水。
但是到了近代,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死亡的原因和方式,还有死亡的时间,这或许也是变化最大的一点。在大约8000代人类中,最近4代人拥有了更长的寿命,这是历史上其他任何生物都不曾有过的体验。1900年之后,人类的寿命开始快速增长,这种变化不仅从未在实验室之外的任何生物中观察到,甚至在实验条件下的细胞或生物体上也从未实现过。在过去约125年中,我们在进化这条道路上已经远超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祖先——32岁原始人的死亡率与现在70岁的日本老人相同。事实上,人类祖先的寿命更接近现在的黑猩猩,而非现代人。我稍加解释,您就能理解。
历史上,人类寿命基本保持稳定。我们人类,更精确地说是人属(Homo),已存在了约200万年,但直到20万年前,“智人”才在非洲出现。约19万年前,人类开始过上狩猎采集的小团体部落生活,继而学会了农耕和畜牧技术。尽管文明进步了,但那时的人们无法从实质上改善健康状况,他们的生命中遍布难以预料的危险。只有极少数人能在童年时幸存下来,而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的死亡率几乎相同。此外,分娩是发生在一个女性身上最危险的事情之一,也是当时女性的死亡率远高于男性的原因。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设法延长了自己的寿命: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犹大国王的平均寿命为50岁;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150年,希腊诗人和哲学家的平均寿命为60岁。然而,这更多是统计概率的产物,而非有价值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的结果。
1800年,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这与数万年前农耕时代的人们平均寿命为20~25岁几乎没什么区别。在此之前,平均寿命每年都会有显著的波动,曲线的上升和下降就像地震时震波图呈现出的笔画一样起伏不定。死亡不仅对个人而言是随机的,对所有人都是如此。即使是富人对死亡也无计可施,因为当时人们的预期寿命与收入并不挂钩,富裕国家的情况与贫穷国家同样糟糕。
但也就是从这段时间起,人类的平均寿命开始稳步上升,这是历史中任何时期都不曾出现的。每一年,人类平均寿命都会增加大约3个月。所有国家都发生了这种增长,部分国家尤为明显,如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国家。从1840年开始,这种增长几近线性。不仅是平均寿命,人类的最高寿命也在增加。过去,根据年龄可以划分出一个呈金字塔形的人口分布,年轻人数量众多位于底层,而老年人数量较少位于塔顶,但按照这种增长速率,这一图形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变为矩形。
我们如何实现了这种转变?第一,人类寿命延长主要得益于儿童死亡率的急剧下降。这是因为,例如进行卫生分娩、规范卫生操作、改善公共卫生、提高营养状况、加强产妇教育、提高产妇保健等公共卫生措施的增加,使得儿童死亡率大大降低。此外,由于抗生素和疫苗的出现,过去对儿童有巨大危害的传染性疾病已在发达国家销声匿迹。第二个重大改变,是中年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下降,这得益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暴力事件致死率大幅降低。这一减少幅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抹去所有50岁以下的死亡人口数据(约占美国全部死亡人数的12%),平均预期寿命只会再增加3.5年。
(图源:视觉中国)
直到最近,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才开始在减少老年疾病与死亡风险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令1969年后最高寿命的增长率几乎是过去几十年的3倍。令生物学家、人口学家及生态统计学家困扰的是,我们能否维持这种指数式的寿命增长?更重要的是,人类寿命是否存在“海弗利克极限”?
一些科学界人士表示,人类寿命不断增长就已经证明了不存在这种上限。但更多的人相信,人类寿命存在一个更高的极限,这其中就包括列奥纳多·海弗利克本人,近期他这样写道:“衰老过程是所有分子(包括多数原子)的共性,那么对衰老横加干预,大概等同于违反基本物理定律。”许多科学家现在开始相信,我们的寿命或许正在接近平台期。据估计,即使消灭了所有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人类的平均寿命预期仍不会超过90岁。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无任何疾病的人类寿命平均可达85岁,而数学建模的结果表明,人类的最高寿命可达126岁。
詹妮·卡门打破了过去我们所设想的120岁的人类寿命极限,她的寿命与她去世之后数学建模得出的新极限相近。但仍有许多人期待这一数字能得到验证。百岁老人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年龄组。据联合国估计,全世界约有30万百岁老人,而这一数值到2050年时将增长10倍。值得一提的是,寿命的这一变化完全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如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疾病的控制等。这就如同我们一直在净化细胞生长的培养液,而不是改变细胞本身。在大约15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预期寿命从40岁增加了1倍,达到80岁左右,这意味着基因变化在我们生命的可塑性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作者:海德·瓦莱奇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