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辅助拖轮等的协助下,为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运输设计建造的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装载着古船平稳进入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内。均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沉船考古与保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以英国玛丽露丝号沉船为例,它从1975年开始发掘,打捞上来以后直到2003年,一共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对公众开放。瑞典瓦萨号沉船,历经了二三十年的保护之后,仍然出现船体木材的酸化现象。
而长江口二号这艘与上海开埠几乎同龄的古船,在接下来的考古与保护中又将面临哪些难题?目前的研究透露出哪些有效信息?还有哪些待解之谜?记者专访中国水下考古权威专家、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和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
文汇报:沉船考古为何难?
孙键:沉船考古发掘从方式上来说可以采用原址发掘,即在水下发掘,到陆地上重新拼装;也可以采用整体打捞的方式进行迁移,把船尽量搬到可控环境下进行精细化发掘。像长江口二号古船采用的就是整体打捞,然后迁入船坞,在控制环境温度湿度的人工大棚内考古发掘。
沉船考古,在世界范围内通常都会碰到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就是考古发掘与保护之间的处理。特别是海水环境下,因为海水所含的成分比较多,不光是盐,也包括各种微量元素,像钠、镁等,这样对文物本体,也就是船体和船载货物来说,会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尤其是在比较长的一个发掘周期内。所以,对于沉船考古来说,如何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到长江口二号古船,从考古和保护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越快发掘越好,尽量缩短发掘周期。长江口二号古船是在实验室考古发掘,过程中要反复地保水、脱水、干燥。我们行业内有句话:干千年湿千年,不干不湿就半年。说明又干又湿的环境,对船体的保护是不利的。
文汇报: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考古与保护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孙键: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的船货到目前为止基本以陶瓷为主。陶瓷的保护,相对容易一些,主要是脱盐,把器物里边所含的盐分脱离出来。但是不排除这条沉船当中也有金属物品或者是一些其他的有机材质,这样的话还要进行更复杂的脱盐和脱硫的稳定性处理。
我们可以把沉船理解成一个小型的社会,像长江口二号这样体量的沉船,通常会有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在一起共同生活,而且生活的时间会比较长,他们在船上生活会涉及到很多生产生活物资、材料。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船货,像他们在船上所用的生活资料、生产材料,还有可能会出现的动植物残存,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通过对这些遗留物的研究,我们可以完整地了解到不同时期古代人的海上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在发掘过程中,对沉船的所有相关物品包括泥里边的凝结都要水洗,然后筛选。根据以往的考古经验,比如南海一号,通过水洗和筛选,发现了非常多有价值的文物,包括个人的饰品,动物的骨骸,植物的种子等。按照分类的原则,不同材质要进行不同的保护。这个工作量相当大,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更复杂的是对船体的保护。我们国家的木质帆船所采用的木材以松木、杉木为主,相对来说纹理比较疏松,长时间的浸泡会造成木质纤维素流失以及细胞壁破裂。当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木材就会失去支撑。木材表面看起来一开始会很硬,然后逐渐就会变软,甚至形成一个一个的凹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用PEG填充,也可以采取快速冷冻干燥的方法,但是这需要专用设备和比较长的处理周期。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比如充氮等方式进行保护。
另外,像长江口二号这样的沉船,应该有大量的铁钉、铁锔作为连接件,还有支架连接不同的板材。铁的锈蚀会不断地游离出铁分子,对沉船周边的木材以及船载的货物造成侵蚀,必须对它进行处理。如果是铁器,在脱盐脱硫处理之后要做缓蚀封护;如果是船体上的铁构件,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把它分离出来,进行置换,否则的话,铁钉会在船体内不断锈蚀,形成更大的孔洞,对船体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对于沉船考古来说,船体无疑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文物,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为航海史和造船史提供非常难得的实证材料。因此,攻克相关的难题,势在必行。
文汇报:自2015年被发现起,长江口二号古船相关研究工作便在同步进行,获取了哪些信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翟杨:我们在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调查期间开展了相关的科研工作,主要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个是通过钻孔对长江口二号的堆积物进行了研究,以此探讨当时的航道和古船的沉没原因。第二个是对出水的稻壳和土壤进行环境DNA等生物地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想探究古船装货的码头和走过的航线。第三是关于沉船的埋藏过程研究,即古船沉没到我们150年以后发现它期间的状态。此外,我们还对浑水水域的图像进行增强以及水下考古监测等等,做了一系列智能化水下考古方面的探索。
接下来,主要进行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首先,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船型是什么,我们要进一步去确认它是不是沙船。然后,它有没有船标,如果有,结合文献记载,与古船有关的信息将丰富许多,比如上了多少船货、有哪些乘客,船属于哪个商号等等。此外,我们想对古船做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也就是说以科技的手段,通过对船上的船载文物以及微生物研究,还原古船从建造到它最后一次航行沉没期间的行动轨迹。
作者:李婷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