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实纪录为基础,外宣纪实融媒体项目《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跟踪拍摄一位环球徒步人类学家、文化学者穿越中国的步伐,跟随他的独特视角去发现中国、探索中国,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美国人保罗·萨洛佩科,人类学家、文化学者,他也是《国家地理》的特约撰稿人。2013年1月,从非洲埃塞俄比亚启程,开始了他的全球徒步之旅。2021年秋天起,他开始行走在云南的腾冲小路。
以此为起点,这位崇拜徐霞客的美国学者开启了他的中国徒步之旅,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直至中俄边境。萨洛佩科的计划是用近两年时间,以自主选择的路线、第一视角,徒步行走中国,讲述他眼里的中国故事。
以萨洛佩科徒步穿越中国的行程为主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国家地理共同打造外宣纪实融媒体项目《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含十集长纪录片和海外社交平台的每日更新与发布。
其中,系列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前三集《起步》《伙伴》《遇见》,将于10月18日起每周二晚间22点档在东方卫视播出。该片国际版将通过国家地理全球覆盖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家庭户数播出。
而在此之前,短视频等融媒体内容已先行与全球受众见面。过去一年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国家地理及萨洛佩科个人的14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已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短图文、长文等形式,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实时传递给世界。目前,已发出超800条推文,收获超40万互动,触达数亿海外用户,好评率100%。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纪实融媒体项目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为国家广电总局年度中外电视合拍项目并获得总局重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资金扶持以及上海文化发展基金2021年度重大文艺创作资助。
平实感性的更新语境,探索外宣新做法
作为一款面向全球受众的纪实融媒体项目,《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和许多硬核纪录片的诉求是一致的:真实呈现中国大地上的生活与发展,真正反映中国十年来发展的伟大性、全面性和多样性。但它又是何其崭新的——区别于硬核的主题纪录片,它的叙事语境更贴近电视游记、电视散文。
以系列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第一集为例。这一集记录了保罗·萨洛佩科与徒步伙伴杨文斗等人从腾冲到大理的行走。他们走过高黎贡山脉,徒步300多公里抵达苍山洱海,感受绿色中国的独特魅力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在云南,萨洛佩科记录下了他全球徒步的第76个“里程碑”。在玉龙雪山巡护员卢万江的带领下,他又与徒步伙伴张宏怡、植根丽江多年的波兰人卢卡斯·孟卓斯基博士一同沿着玉龙雪山麓前行,感受大美中国。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讲述?近年来,各类纪录片都有各自的视野、切口、格局。仅以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为例,这支团队以往创制的《中国面临的挑战》亦涉及相关话题。中心主任王立俊说:“长期以来,上海的外宣工作者一直认为,国际传播既不能回避硬核话题,也要有‘润物无声’的能耐,刚柔并济,不可偏废。”
正是有了如是思考,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在之前推出的《中国面临的挑战》《行进中的中国》等硬核作品基础上,通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开拓了全新语境——力争通过电视游记、电视散文的方式,以平实、感性的话语,就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环保、减贫以及友谊、互助等话题与国外受众产生共鸣。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总导演王向韬告诉记者,不同于以往国际传播纪录片惯常采用以外籍主持人穿针引线的手法,该片以保罗·萨洛佩科的行走为主轴,会聚焦沿途他遇见的普通中国人,展示他们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也会通过展现保罗和徒步伙伴与当地人的交流。
这些内容,使得本片更具真实感和亲和力,能够以更平实、质朴、接地气的展现形式,充分发挥共情传播的作用,架起国际民心相通的桥梁。
突破性的融媒体矩阵,收获海外众多好评
流媒体时代、短视频时代、注意力稀缺时代,凡此种种变化都在悄然改变全球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习惯。基于此,《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融媒体产品,以突破性的长纪录片、短视频、图文等融媒体组合矩阵面向受众。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总制片人朱晓茜表示,主创团队采用这样的创新突破尝试,致力于进一步突破外宣节目往往“曲高和寡”的内容模式。
事实上,保罗·萨洛佩科在中国行走期间,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和国家地理及他个人的14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已不定时地在海外社交媒体同步更新徒步内容。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短图文、长文等形式,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实时传递给世界。目前,已发出超800条推文,收获超40万互动,触达数亿海外用户,好评率100%。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亦表达了对保罗以全新角度发现中国的赞叹。
比如,在纪录片中心国际传播新媒体Doculife的Instagram账号下,有海外粉丝留言:“Interesting looks into China for those of us who have only seen photos of the huge cities.”(对于只看到中国大城市照片的我们来说,这样的中国真有趣)。
一位享誉国际的人类学家个人视角、全程鲜活生动的叙述,加之更为国际化、时代化的表达与传播,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中不断深化。而该融媒体项目也正以兼具国际传播的站位高度与亲和接地气的姿态,进一步发挥共情传播作用,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作者:王彦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