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明天起至10月16日,由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的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将在上海文化广场的主舞台连演三场。这是继《四世同堂》在上海引起轰动后,又一部来到申城的国话大戏,由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呈现,实力演绎开国大典背后,那些风云变幻、不为人知的秘辛与传奇。
谍战情节环环相扣,电台迎来技术难题
话剧《直播开国大典》以1949年开国大典幕后的电台广播故事为题材,由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是国家大剧院首次探索委约创作的新型合作模式。在此之前,国内舞台还未有正面描写开国大典的戏剧作品,这部作品将开国大典的幕后直播故事以文艺作品的形式搬上舞台,填补了这一空白。
故事线回到1949年8月中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接到“直播开国大典”实况转播任务。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原国民党北平广播电台的技术人员以卢海宇、高大梅,赵英杰、梁晓瑜为代表,隶属于两个阵营,对任务不甚明朗,却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携手奋战,开启一段隐秘的共处时光。
除了主旋律这一宏大叙事主题之外,话剧《直播开国大典》更是将“谍战”“保密”“电台”等元素发挥到淋漓尽致,凭借着演员们精湛的舞台表演高度还原历史场景,扣人心弦的情节让观众沉浸在新中国广播事业的重大时刻。骄傲、伟大、不容易,回忆起播音员“高大梅”在收音机旁收听开国大典时的心情,演员苏青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形容词。虽然高大梅最终并没有站在天安门广场,但她与所有参与任务的同仁一样,深感光荣。
“时间紧、设备低、人才缺,但要万无一失地完成直播任务。”剧中,演员张桐饰演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总工程师兼技术部主任“卢海宇”一角。为了全方位地走进那段历史,张桐不仅将自己视作剧中人,也会把角度切换至观众。“这部剧里有太多‘揪心’的点,这群人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才收获了最后来之不易的成功。”
即时摄影拓宽边界,舞美展现时空变换
为了让不同年龄层面的观众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此次演出的舞美设计也颇具创新特色——通过“即时拍摄、瞬时剪辑、实时投屏”的技术,实现了表演随时会变为被拍摄对象的艺术手法,让一切行动穿梭在装置、道具、影像与时空之中,是一次大胆有趣的尝试。舞台布置快速的多重变化、迭代利用,随历史变迁,从而淬炼出瞬间的永恒性。
对于老戏骨刘威来说,这一技术的运用对演员的专注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时摄影让演员更加关注声、台、形、表的细节,也推动我们更全身心地投入表演。”
此外,田沁鑫也在剧中将自己对于视觉的新颖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灯光的分割来表现空间和视角的转换。简洁有力的视觉装置映衬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单纯质朴的、实验性的视觉语言组成纵向舞台环境,使得舞台边界消隐,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新增一层体验。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