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脑》
[瑞典]安德斯·汉森 著
任李肖垚 译
后浪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为什么只要醒着我们就离不开手机,为什么疫情中的我们更容易自投罗网?为什么比尔·盖茨不让小孩用手机,乔布斯不让孩子碰iPad?
手机里设下了多少让我们沉迷的陷阱,我们又要怎样才能战胜这个人生小偷?
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瑞典首席心理健康专家安德斯·汉森,他立足自身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将脑科学、人类进化、心理学结合起来,逐章剖析了为何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会令我们更容易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虚度时间,睡眠变差,情绪变糟,智商变低。比起每天被手机牵着鼻子走的成人,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面临着更严重的后果,对此书中提供了更进一步的照料和管教建议,以挽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制作了一份“献给旅行在数码世界的人们的安全手册”,通过短短的小建议,帮助读者们解决实际问题。拯救手机大脑的第一步,就从放下手机打开本书开始。
>>内文选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陌生时代。
数码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人类的大脑无法适应数码时代,这就是我们要在这本书里谈论的主要内容。随着新冠肺炎席卷全球,手机越发成了人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这样的现实之下,本书中谈及的观点和内容,究竟能否带来帮助?
我认为,目前正是我们急需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们一点一点来消化吧。
现如今,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4小时(书中数据基于作者完稿时的统计结果,截至2022年1月,该数字为7小时,读到本书时,读者花在手机和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可能要更多。——编者注),青少年则为四五个小时。近10年间,人类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行为改变。这样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我希望对此做出科学的解答。
其他学者是如何看待数码时代的?身处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情绪、睡眠时间、注意力等受到了何种影响?幼儿和青少年的成长会因此获益还是受害?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这一切?我试图从源头出发,超越推测和设想,讨论一些已经得到验证的事实。这些内容一定比“大家每天会花多长时间玩手机?”等问题更加接近本质,自然也更为重要。
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何越发感到不开心?
作为精神科医生,最近我见到的前来寻求帮助的患者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对自身充满了反思。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在瑞典,每9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其他许多国家的状况也与此相似。人类正享受着空前富有的物质生活,然而在GDP(国内生产总值)快速上升的过去几十年间,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数也急剧增长起来。生活条件变好了,为什么我们却变得越发不开心呢?
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为什么人们还是会感到焦虑不安?与他人的联系越发紧密了,为什么反而觉得更加孤独?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找寻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首先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目前的确身处一个史无前例的陌生时代。此刻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与此前人类一直生活的、不断历经进化的世界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不一致”,正是这些“不一致”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图源:视觉中国)
偷走时间的最大嫌疑人
我们身处如此陌生的环境,精神状态却没有比现在更糟糕,这也真够让人吃惊的。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演化生物学家兼作家
无论是坐公交还是地铁,我都常看到一些人以为自己的手机丢了,他们显得十分焦虑不安,在包里、口袋里不断翻找着手机,像是面临着生命危险一般。在终于找到手机时,伴随着如潮水般涌来的安心感,他们也明显摆脱了恐慌状态。真要是把价值几千块的东西给弄丢了,我们的确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压力。然而翻找手机时的这种不安感,却似乎并不完全关乎金钱。
从前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当受试者得知需要上交自己的手机时,仅仅10分钟内,他们的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便有所增加。这正是大脑表现出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对于一直以来常常使用手机的人来说,这一变化尤为显著;而偶尔使用手机的人的皮质醇分泌变化则未如此明显。考察一下大脑发育的方式,你就会发现上述现象并不奇怪。
人类为了生存下去,需要将精力集中在能让自己分泌多巴胺的事物上。如果每10分钟便夺走一些能增加多巴胺的东西,人自然而然会感受到压力,大脑也难免会认为某个生存必需品消失了。HPA轴得到激活,大脑大声呼喊道“快做点什么!我需要能给我多巴胺的东西!很着急!”,因此我们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并不断努力满足自身需要。
手机不在身边时我们会感到焦虑,反过来,手机近在眼前时,人似乎也会感受到压力。某项手机使用习惯调查针对约4000名20岁至29岁的人进行了研究,在随后的一年时间内也一直保持着对他们的跟踪调查。最终实验结果显示,更频繁使用手机的人尤其容易遇到问题或感到压力,出现抑郁症状的情况更不少见。美国心理学会在对3500余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后也得出了类似结论,这项调查结果被命名为“美国的压力”(Stress in America),它同样显示,经常看手机的人会受到更多压力。不少人认为时不时地放下手机是明智之举,每三人中就有两人同意这一说法,表示这种数字“排毒”(detox)给自己的情绪带来了积极影响。可真正实践过数字排毒的人尚不超过30%。
通过对无数大规模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压力与过度使用手机之间的确存在关联。尽管其带来的影响仅为轻微或中等程度,但如果当事人本身抗压能力较弱,手机对他造成的影响可能是难以忽视的。
作者:安德斯·汉森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