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0年苏州河42公里岸线基本贯通,沿岸公共空间和设施渐次焕新,“外婆河”两岸变身“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如今,上海人的生活再次回归苏州河畔,感受理想生活照进现实的美好。
近年来,上海当代山水画名家乐震文、张弛伉俪有感于此,殚精竭虑地创作了一批反映苏州河沿岸新貌的优秀作品,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今起,这些作品汇聚在苏州河畔的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以《缘起苏州河——乐震文、张弛作品展》为名,与市民游客们见面。
展览以苏州河两岸胜景为主线,首次展出乐震文、张弛伉俪为2021年秋苏州河“影动外婆河”光影秀的创作原稿、《苏州河八景》系列创作,以及沪上名景小品。展览不仅让人现场领略两位艺术家的新探索,更能透过这些别开生面的画作追寻到他们与苏州河悠远的缘分、深厚的情感,对上海这座城市无尽的爱意。
张弛《世界会客厅》
家住苏州河畔,这对艺术伉俪对于苏州河两岸的巨变深有感触,将真挚情感付与纸上
乐震文、张弛与苏州河结缘将近半个世纪。如今他们的家也正是在苏州河畔。因而,这对艺术伉俪笔下的苏州河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凝结着长久的情感积蓄。真挚的情感赋予这些画作感人至深的说服力。
乐震文回忆道,自己幼时在苏州河边生活了20多年,从西藏路桥至浙江路桥,从小学到中学。他还记得,那时为了养小鱼,同伙伴们一起清晨至南昌路桥一带抓鱼虫,河两岸早晚热闹,河岸上来往船只为上海市民生活供给着资源。正因与苏州河有过这些绵长而牢固的情感联系,他才格外感叹苏州河如今的转身,“而今这条河更承担起了文化重任,为上海人传递着前沿之文化。”
乐震文《玉佛寺秋色》
早年苏州河之于张弛的深刻印象,更有些不堪回首。“初三时,我到国棉廿一厂画布置油画,途经苏州河,发觉河水又臭又黑。”“苏州河两岸工厂林立,儿时经过天原化工时总闻到一股刺鼻的有毒气味,各种工厂的污水排放,导致苏州河严重污染。”
张弛《樱花谷》
近二十年来,苏州河治理工程张弛也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工厂全部迁移、关闭了。原来的天原化工厂,变成了仁恒河滨上海的高档小区……2000年初有朋友说苏州河边有房子,我心想,苏州河边怎么能住人呢?哪知2007年震文买了苏州河边的房子。我们回上海后一看,苏州河大变样了,河水已经不臭了,景色也很好看了,当然也还残留了一些年代久远的旧房子……”
最令乐震文、张弛感概的,是近几年来“一江一河”工程推进,给苏州河带来的巨变。“两岸的步道全打通了。鱼儿在水中游,鸟儿在天上飞,苏州河边的景色日新月异,漫步在苏州河畔心旷神怡,一派祥和的气氛。”
张弛《邮政大楼》
这些真挚的情感在他们的画作中有迹可循。且看一组是乐震文、张弛以居室客厅的窗户作为特定观察视角而创作的《窗下》系列。这组作品以写生为基础,创作于不同的年代,从2007年延续至今10余年,视角不变,但景随时移。两位艺术家以精妙的笔墨,将居室客厅窗下古北路、长宁路苏州河两岸滨水空间更新的点滴变化留存在纸上,展现时代发展给城市所带来的变迁,也反映了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心境。例如乐震文新近画下的一张《窗下》,聚焦的便是揭面不久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长风馆)——坐落于水边的这座图书馆,建筑形体模拟莫奈的传世名作《桥》,通过底层起拱,贯通南北两座公园,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乐震文告诉文汇记者,少儿图书馆新馆所在的位置,正是自家窗台望得见的地方。“这里原来是一些老旧的居民楼,还有很多高压线。现在变成少儿图书馆新馆特别好。画这张画的时候正好下起了雨,从窗台望去,我突然觉得这俨然一幅水墨画。”
乐震文《窗下》
此次乐震文也特别为展览创作了《苏州河上文化新地标——八号桥艺术空间》,以这方空间作为浓缩苏州河变迁的鲜活注脚。画中,掩映在金色树木下的砖石建筑,修旧如旧,绽放出艺术的活力。位于新闸桥边南苏州路1247号的八号桥艺术空间,曾是“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见证过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兴起,也曾为杜月笙的私家粮仓悄悄迎来送往诸多物资。如今,这里古朴却又前卫,让历史和未来在河畔融汇,为海派艺术的弘扬提供了一方独特的舞台,亦吸引众人纷纷“打卡”。
乐震文《苏州河上文化新地标-八号桥艺术空间》
一组《苏州河八景》则出自张弛之手,包括《世界会客厅》《樱花谷》《邮政大楼》《华东政法大学》《蝴蝶湾》《梦清园》《九子公园》《洛克篮球公园》。这些都是苏州河两岸的新旧标志性景观,将苏州河的历史文脉与当下胜景贯通,让观众对于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憧憬。其中不少新地标的入画,很是让人振奋。例如,洛克篮球公园位于高架下方,这是长宁区“桥下空间”体系的最新贯通亮点;蝴蝶湾指的是静安区少儿图书馆所处的蝴蝶湾公园,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一个新近亮相的“宜乐宜游”的公共空间。
张弛《蝴蝶湾》
张弛曾经花费十年心血绘制广受好评的《海上揽胜·七十长卷》并入藏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描绘了包括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在内的上海128名处代表性景观,为城市留影,替历史存档。此次她的《苏州河八景》可以说是《海上揽胜·七十长卷》精彩的延伸。这些作品和乐震文的部分相关作品都曾多次在苏州河光影秀上亮相,借助现代化的媒介传播到了更大的范围。
张弛告诉文汇记者,2021年为迎接进博会的召开,特意为同期举办的“影动苏河湾”沉浸式光影秀画了苏州河八景,但因时间紧迫,总觉得没画好。最近她又将其推翻重画了一次。“我重新寻访了苏河八景,仔细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在梦清园,我感到犹如来到热带雨林,蜿蜒的步道曲径通幽;九子公园、蝴蝶湾各有特色;华东政法大学一部分校园的开放,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一个可鉴赏参观的老建筑群公共空间。每天沿着苏州河岸晨练,我感受到步道做得非常人性化,公园绿地连成片,绿地里的小道弯延起伏,小路多多。我为苏州河边有那么多公园、绿地而深深地感到幸福,特别是疫情时间,这里可以让人安心晨练。”
张弛《九子公园》
不断拓展“城市景观”题材创作,为山水画步入当下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接口
此次展览展出的30幅作品,主体部分虽聚焦于苏州河两岸,但也旁涉黄浦江滨江景观和上海城市建设的旧貌新颜。在策展人张立行看来,展览的主题“苏州河”实际上指代了上海整个城市,是乐震文、张弛以画笔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所吟颂的时代抒情诗。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乐震文的《浦东新貌》《南浦大桥》《华师大校园》《百年愚园路》《愚园路上的秋叶子》《中共一大会址》《外滩》《玉佛寺》,以及张弛的《海上揽胜·七十长卷》之《浦江之首》、《陆家嘴》以及《静安嘉里中心》、《东海大桥》、《国家会展中心》等佳作,无不反映出这对艺术伉俪对于上海城市景观风貌题材的不断拓展。
张弛《梦清园》
事实上,乐震文、张弛均为山水画名家,长期浸润于中国古典山水绘画传统。但上海城市的巨大变化令他们感同身受,不禁积极投身于现实生活,燃起了澎湃的创作激情。显然,这对艺术伉俪都体悟到,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说到底是自然观照与人文关怀的心灵迹化,所要表现的是独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景写生中获得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如何借鉴传统绘画范式以表现当下现代化城市景观风貌,在“新”与“旧”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开创山水画审美的新境界新格局?对此乐震文、张弛可以说进行了多方面成功的探索。他们使山水画符号造境返归写生,由传统笔墨程式导向于现代都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相应的现代性演化,尝试创造直线造型、平面构成、条块穿插、色光交辉等为特征的现代水墨图式,为传统山水联通当代城市题材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接口。
张弛《华东政法大学》
在学界看来,“城市景观”进入当代山水画创作领域确实给艺术家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说山水是因人而异的风景,是人与天地之间相互对照的心灵往还,那么,我们触目所及的所有环境与空间都应该是山水画艺术灵魂穿行的实地,也是笔墨畅怀的精神家园。 就这一角度而言,乐震文、张弛近年来持续不断所坚守的“城市景观”题材创作,也就有了超越具体的时间空间的文化上的深远意义。
张弛《洛克篮球公园》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