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毗邻室外滨江露台的SPA空间,今起迎来特别文献展“露台”,揭示艺术与城市日常、与城市中普普通通的人发生关联的一种可能。
展览通过83件/组作品与文献,回顾艺术家Alice陈在2020年至2022年间发起的非营利艺术项目“露台计划”。
展览以图文资料、纪录摄影、影像以及小型实物文献,详实记录了项目进行期间包含Alice陈在内共十一位/组艺术家在淮海中路露台的特定场域创作。
由此,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大露台”与位于巴塞别墅的“小露台”得以对话,共同形成一部不断生长的2020-2022年间的上海当代艺术文献。
在过去两年间,艺术家Alice陈邀请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的艺术家们来到巴塞别墅,结合露台的特定建筑物历史、场域特点、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艺术实践、研究与交流。项目共十期,每期邀请一位/组艺术家进行创作,展现上海艺术家的多样性。
在六周左右的单期展示中,观众通过内部邀约进入露台欣赏作品;在展出作品之外,这里还会举办一场“露台聊聊”,定向邀请嘉宾就某一相关主题进行开放式讨论。每周一次的直播活动,则让露台上的艺术活动突破线下空间的限制,触及更多观众。
在计划的第一期,艺术家张鼎第一次直接使用自己的文字,结合户外广告牌的样式,以装置作品《无回响》激活露台空间。第二期围绕于吉作为艺术家和上午艺术空间主持的两种身份展开,分别展示了于吉的作品《她山之石》,以及Alice陈所做的与上午艺术空间的物理布局对位呼应的《……》展陈。第三期施勇的作品《谨慎!你的介入将对其产生影响,也对你产生影响》和由此生发的刘亚囡的表演作品《衡》,第四期殷漪的作品《露台上的音乐》聚焦露台作为公共空间其中的复杂权力机制,调动观众的肢体与听觉,对习以为常的行为与空间进行反思。该项目的第五期正值“春分”,艺术家杨振中在这一日将倒栽入水泥盆内的柳树与桑树置于露台——作品《春分》现在来到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入口处,倒植入水泥盆的柳树与桑树从露台来到苗江路步道两侧,继续诉说正与反、可见与不可见的寓言,在逆转的生存境况中寻求预想之外的生长方式。
此后的第六期,由艺术家自我组织的艺术平台“江南基栈”在露台上举办了第二季活动,徐喆、金锋、李然和石青发掘了露台的建筑历史与所处地界的文化记忆,依托各自的表演创作将露台变换为充满偶发性的现场。第七期,得译工作室以作品和参与性互动演讲,呼吁艺术家在创作中跳脱垄断的艺术运作体系,向纯粹的游戏状态回归。第八期表演团体“老妖精ensemble”与第九期艺术家王欣关注当下社会中人类的情感劳动与心灵状态,分别于两期中进行畅想,在高新科技、算法程序与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回应人们的不同需求:成为完美或被疗愈。第十期露台上展出了艺术家丁允的作品《远近》,由沙夯成的立方体在露天环境下渐渐被消磨,形成一种生命的隐喻。本次展览也将梳理并展现艺术家Alice 陈深度参与整个计划的系列工作——从设定项目的结构和调性,到介绍和记录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她个人的相关创作。
本次“露台”展还呈现了所有参展艺术家基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五楼标志性室外“大露台”而创作的全新构想。这些创作方案也向即将穿越展厅走进“大露台”的观众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共同迈入一场艺术思维实验,探索熟悉场地的更多可能。正如发起和主理人Alice 陈所言,“‘露台计划’应被视作借由这个项目所经历和生发出来的全部,无论过去和未来。它是一个由所有接触到它的人一起加入,不断更新的共同生成体。”
作者:范昕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