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六强选手
在上海交响视频号、乐游上海视频号、The Violin Channel等十余个海内外平台线上呈现,近50万人次观众欣赏了小提琴新秀们的演绎——经过为期三天的六强选手线上音乐会后,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前天正式落下帷幕。来自全球六座城市的六位小提琴新秀汇聚云端,完成疫情下的“友谊赛”,演奏曲目包括一首中国作品(华人作曲家周天创作的《夜途》)。
法国选手托马斯·勒福尔和德国选手费利西塔斯·希夫纳对赛事的组织安排,不约而同地评价为“出色”,同时表达了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关注和喜爱。原来希夫纳有好几个朋友在上海,“我一直非常想深入了解这座城市”。中国香港选手陈蒨莹很小的时候来过上海,“这几年听了很多关于上海很棒的事情,所以我真希望能‘回’上海登台表演,希望未来可以如愿以偿”。
作为城市文化名片,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背靠上海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又增添了新的时代色彩,让它在国际上对音乐新秀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正如决赛国际评委之一、小提琴家格伦·迪克特罗所说,虽然本届比赛取消了决赛名次,但赛事让获奖者从这里开启职业生涯新征程的核心精神并未改变。“这个平台会帮助选手增加登台机会,包括跟乐团合作、举办独奏音乐会,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持续帮助他们成长。”
全球选手全力以赴云端备赛,在上海成就自己的传奇
三天的线上音乐会,每一位选手都需要演奏一首自选协奏曲以及指定中国作品《夜途》。选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全力以赴云端备战。中国选手林瑞沣说:“决赛赛制改成线上音乐会后,用来准备录像曲目的时间被压缩了,这就意味着我需要更高效地去钻研曲目和打磨作品。”录音时正值巴黎的夏天假期的托马斯·勒福尔遇到了难觅优质录音室和钢琴伴奏的窘境,好在最后问题一一解决,最终呈现了一场别有韵味的演出。
▲中国选手林瑞沣
对选手们来说,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不仅仅是一场赛事,也是重要的展示平台。因此,他们对决赛音乐会上的曲目精心挑选,不断揣摩。林瑞沣表示,自己选择维尼亚夫斯基《升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14》,希望通过演绎这个极有难度的作品,“把炫技和音乐性融合”;组委会开放“作曲家沟通”后,从演奏技巧到作品寓意,选手们纷纷向中国作品《夜途》的委约作曲家周天详细提问;美国选手李襄琳在克利夫兰录音前,更是特意在密歇根与周天见面,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帮助自己理解作品。
▲美国选手李襄琳(左一)与作曲家周天(右一)会面,交流对作品《夜途》的理解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出于不同的诉求前来参赛,如日本选手吉本梨乃想通过参赛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成为一个有着独特音色的小提琴家”,她期待“人们只需听到第一个乐句,就能辨认出我的音乐,就像从前那些传奇的小提琴家一样”。评委联合主席之一徐惟聆评价说:“比赛将为六位年轻人开启更广阔的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也能启发他们更加自信地用音乐表达自己。”
创新方式完赛,助力全球新秀开启职业新征程
对于本届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选择的方式,中国作品的委约作曲家周天评价说:“我觉得这是在非常状态下,组委会能想出的最好的办法——当大家不能到上海竞技时,以一种音乐嘉年华的形式让所有人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非常合理也很有创意。”
疫情下的新方案,并未改变赛事的“持续关注”机制,组委会多次表示对获奖选手的扶持力度不会降低。评委联合主席之一大卫·斯特恩说:“比赛重在鼓励并帮助青年音乐家未来的职业发展——他们的优秀不仅仅是因为具备高超的音乐能力,还展示出在近几年来虽受疫情所困,却依然坚持不懈的精神。”
选手们的表现引起业内大咖的高度关注。评委之一、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哈加伊·沙哈姆评价说,第一次听到选手林瑞沣的演奏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技术高超、演奏非常自然,对音乐的理解更是非常深刻,他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不是一部常规曲目,而他的演奏却扣人心弦。”
赛事能提供的并不仅仅是大咖们的关注目光,还助力全球新秀开启职业新征程。本届组委会给获奖选手的扶持已经开始,上海交响乐团2022-23音乐季中晋级决赛的中国选手林瑞沣将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首演周天为比赛委约创作的管弦乐版本《夜途》。前两届获奖选手,也都在赛后陆续开启了更广阔的职业生涯。前不久,第二届比赛冠军周颖就在赛事组委会的牵线下,签约知名经纪人并获得更多演出平台。
图源:均比赛组委会供图
作者:姜方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