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婉约的旋律到充满光彩的炫技,从中国民族音调的应用到爵士音乐中的强烈节拍,我希望这首为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特别创作的《夜途》,能让大家感受到现代与古朴的交融,感受到当今中国文化的品味和视野。”8月26日-28日,全球六座城市的六位小提琴选手将汇聚云端,以线上“友谊赛”的形式演奏华人作曲家周天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夜途》。
8月23日,周天接受本报记者的线上采访,讲述了这首作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灵感源泉。作为首位获得格莱美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的华人作曲家,周天阐释《夜途》的灵感来自于他深夜从杭州前往上海时的车站,用音乐描绘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三个夜间片段。“有人踏上了全新的旅途,有人走向归途,有人可能在夜徒——《夜途》的第二乐章描绘了我在寂静夜空下的城市独自徒步,见到城市褪去白天车水马龙的繁杂后,心中所产生的一些难得的感悟和独白,这是在当今中国城市才会有的体验。”周天说,《夜途》写了人来人往的城市印象,试图用音符勾勒一个现代的,在地球村状态下与国际接轨、与世界交融的中国,“就像大家走出上海的剧场和音乐厅,走到浦东、淮海路上看看上海这座城市时,迎面而来的那种感觉”。
这是一首为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创作的作品。《夜途》的音乐符合小提琴作品的基本规则,致力于在抒情与炫技之间保持很好的平衡,于弓弦之间展现独奏家和乐队在协奏、合奏、竞奏三个方面,通过彼此交融和对抗所迸发出的无限张力。《夜途》还是为进入本届斯特恩小提琴比赛决赛的六位选手量“声”定制的作品。原来作曲家在观看了选手吉本梨乃(日本)、托马斯·勒福尔(法国)、林瑞沣(中国)、费利西塔斯·希夫纳(德国)、陈蒨莹(中国香港)以及李襄琳(美国)的演奏录像之后,被他们的实力打动,特意提高了作品的炫技性和音乐的内涵,在更多细节上也写得更大胆,旨在充分释放选手们的技术和对音乐的理解。
通过国际重大赛事的平台,《夜途》或将成为让全世界的小提琴手都愿意演奏的作品。周天表示,他期待着一个相同的作品被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演奏者演绎之后,所激荡出的共鸣与火花。“我希望不同的人演奏和聆听《夜途》后,会产生不一样的共鸣——可能是想到了自己,可能会勾起一段夜间旅行的回忆,也可能开启一趟充满未知的全新历程。”
父亲是演奏小提琴的作曲家,自己在学钢琴之前也学小提琴,从小在充满小提琴的环境中长大,周天希望笔下的《夜途》能较为全面和最大限度地展现小提琴的特性。为了帮助本届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选手理解作品,周天还为他们开出了“学习清单”——从华彦钧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到爱德华·霍普的著名画作《夜游者》、选自巴托克组曲《在户外》的“夜之声”,还有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的演奏录音等等,希望选手们能够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由于此次比赛是“友谊赛”,周天和每一位选手都进行了深入交流,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细节。他特别提到了《夜途》充满戏剧化的结尾——“先轻下来最后一下再响上去”的感觉。有选手追问这和夜晚有什么关系,周天为他们描述了一段非常生动的场景。“我们看了一整晚的烟火,当最后一个烟火升上天空以后,很久都没有绽放,所有人都觉得很奇怪,也等了一会儿,直到最后烟花突然啪得一声绽放了。”听了这段描述以后,选手就找到了演奏《夜途》时让节奏、旋律自然流淌的感觉。
记者获悉,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委约作品,在上交接下去的新演出季中,入围本届斯特恩小提琴比赛决赛的中国选手林瑞沣将携手上交演绎《夜途》。
作者:姜方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