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吴象同志在1980年发表过一篇重要文章,标题是“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文章开头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话不知始于何时、出之何典。如果明明放着阳关道不走,偏要去走独木桥,那当然很不足取;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说这话的人,倒颇有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他不盲目追随别人,而敢于从当地实际出发,去闯自己的路。”吴老引用的这句话,是我国的格言,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语境里,这句著名的格言指代不同的事物。了解我国农村改革的人都知道,这句格言代表党的三中全会前后、上上下下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那么,这句话从何而来?
读杜润生口述自传,我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原来,这句话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池必卿说的,是在1980年中央召开的省市第一书记会议上,黑龙江省委书记杨易辰反对包产到户,要继续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坐在杨书记旁的池必卿笑着说:“老杨,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黑龙江、贵州两省省情不同,杨书记当时坚持的未必就错,但池必卿要走的,却是一条有政治风险的独木桥。
吴老疑问的出处,我搞清楚了。从他人回忆池必卿的文章,我知道池是山西平定人,就从网上搜集与他有关的书籍——我是向来留心搜集乡邦文献的。
池必卿在中学时期就参加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先后加入牺盟会、抗敌救亡先锋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8岁时,他就当上县委书记,在河北的井陉、赞黄一带从事革命工作。退休以后,他的老下属带他到石家庄,他不去看风景,专程去烈士陵园,仔细观看碑文上烈士的名字,神情肃穆。池必卿逝世后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播放的不是惯用的哀乐,而是悲壮的抗日名曲《我们在太行山上》。这一代前辈的青春,是在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度过的,这首曾经感动一个时代、伴随他们的壮丽岁月的名曲,是一个革命者的安魂曲。
《怀念池必卿》是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0多年前,有好几本影响全国的书籍,就是这家出版社出版的。我有好几种曾纳入国家出版规划重点项目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也是这家出版社的出品。对书,我识货,是内行,我看重贵州出版业的出品。池必卿主黔时,大胆提拔,重用人才,是在全国干部队伍中知名的。贵州的出版系统,一定是得人,才有不俗的表现。我曾了解过出版社几位主要负责人的出身,知道他们在贵州真正是人尽其才,贤者得位。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说服其他老同志将三四十岁的知识化、年轻化的干部提拔到厅级岗位,他在会上大声说:“30多岁还嫌年纪太轻,我看有点忘本!就说我自己吧,18岁当县委书记,28岁当地委书记,38岁当省委书记处书记,48岁当大区书记处书记,为什么我们的领导没嫌我们年轻?”出版业,在一个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并不是重要行业,但有年轻有为的人才进入,就作出了令全国瞩目的成绩。
《怀念池必卿》一书里,许多他的同僚、下级谈到他们的池书记,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都谈到他的政治品质。池必卿几次对下级和《贵州日报》的负责人说到,贵州“三年之内不要提形势大好”。他心中有数,熟悉经济数据的内在关系。有一次省报一篇报道的数字混乱,且有浮夸,他找报社领导是问。胡耀邦来黔视察,他代表省委,反复说明贵州还落后,希望得到中央的支持。有一个省党代会的报告,起草组的同志写了两万字,他亲自修改、压缩,一篇大报告只剩5000字。党风、文风、作风,清风拂面,在池主黔时有整体的改善提升。有一篇文章说,省里有一份送中央的万字报告,池压缩、精炼到1500字,要反映的情况更清晰。池肠胃有病,为了照顾他的生活,曾担任北京市西城区区委副书记的夫人辞去工作专门给他做饭。他幽默地对同事说:“我的伙食简单,但我的厨师级别高。”他一生吃素,生活简朴,下乡调研轻车简从,不要记者拍照拍电视。长期如此,他的伙食太简单,跟随他的年轻人有点受不了;他善解人意,说,我们分开吃吧。退休后回到北京,他住的地方与康克清为邻,康家院里有一种品质优良的桃树,每年桃子熟了,会送他们这些老同志尝尝。他请贵州派一个园艺师来,在康家剪了十几个枝拿回贵州嫁接,这种名“燕红”的桃子,就在贵州开花结果了。
王朝文在回忆他当年的“班长”时说,1979年底,池必卿找了几位书记讨论包产到户的事,有同志提出是否向中央报告一下,池必卿说:“要干就不要汇报,我看,如果汇报,也没有人批准。省委干省委承担责任。搞错了,我负责。”
池必卿逝世后,他的骨灰安放在山西平定的长城脚下,在苍松翠柏的怀抱里。
>>作者简介: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