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教育产业产生深刻变革。疫情曾经导致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5.8亿学生停课。在线教育也因此成为全国近3亿学生的刚性需求。后疫情时代,当线下教育被迫中断,在线教育如何布局,艺术教育如何转型,当国际交流受到阻隔,如何开发优质的教育资源,重构艺术教育的新常态,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议题。
疫情期间,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摄影作品展赛国际板块——友谊之路致优绘画作品展”暨光明校园行系列活动转为线上开展,历时3个月,覆盖全市16个区,近80所学校,仅“致优校园工作坊”板块就收到投稿作品近1000件,共吸引全市2000多名中小学生踊跃参与,其中还有不少作品来自国际社区、双语学校的外籍学生。线上工作坊为特殊时期居家学习的孩子提供了创意思维与美育教学的培养路径,也是“双减”教育政策的背景下,艺术教育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
本周末起,这些作品还将集结亮相新天地湖滨道,展出一个月,让人们看到疫情期间孩子们居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所绽放出的鲜活灵动的生命力。
“友谊之路”走向国际,让孩子的创作“被看见”
作为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市级比赛,“上海市学生绘画书法摄影作品展赛”已经有着20多年的历史。2020年起,这项历史悠久的活动全新升级,从单纯的作品展演延伸出更具国际视野的活动板块——“友谊之路致优绘画作品展”。
活动以“友谊之路”为主题,征集与推选两地中小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通过作品征集、中外专家评审、致优校园工作坊、致优研学营、致优绘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在传统绘画比赛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多元的艺术教育和艺术体验。
“友谊之路”活动板块更加注重主题演绎的创新性,鼓励创新思维,迸发创意火花,让优秀学生作品走出校园,在公众视野中进行展示,让孩子的艺术灵感真正“被看见”。
与此同时,在传统市级比赛的基础上,“友谊之路”的板块设置更具有国际水准。活动不仅邀请国内艺术教育领域的专业评委,更特邀国外顶尖艺术院校专家教授共同参与评审。
校园工作坊线上升级,全球视野开拓创意维度
作为“友谊之路”系列活动的重要板块,“致优校园工作坊”秉承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艺术作品为载体,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话题,通过环保创意的方式,用艺术语言进行创作,践行环保理念。
工作坊集结海内外众多优秀艺术家,邀请来自法国、意大利、荷兰的艺术家,以及多位欧洲归来的中国艺术家担任导师,开展艺术大师公开课和艺术工作坊,围绕绘画、雕塑、创意等主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艺术的现代演绎方式,激发创意思维,培养动手能力,通过不同材料与艺术方式,完成一件件手工作品,用创意与世界对话。
自2021年起,工作坊从单纯的艺术体验,转向激发创意的艺术创作,由中外评委参与评审,优秀获奖作品陆续走出校园,在上海与欧洲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交流展示。
2022年起,工作坊弱化国别,从前两年的中意、中法文化交流,更偏向全球化视野,“友谊之路”文明互鉴的概念更加宽泛。3月中旬,受疫情影响,上海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停课不停学”,然而居家学习造成的心理焦虑等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致优校园工作坊”也同步转为线上,以生动活泼的主题,灵活有趣的创意,吸引学生踊跃参与创作,丰富居家学习的课余生活。
全新升级的工作坊涵盖乐活(LOHAS)、环保、设计等文化领域,设置了“我的健康生活”“疫情在家的一天”“宅家畅想理想家”“环保人像拼贴”“椅子家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丰富的主题。学生灵活运用家中的可回收物,如纸盒、粘土、毛线、泡沫塑料、积木手办等常用材料,DIY手工制作出造型独特、创意丰富的作品。冰激淋车、野营旅行、蓝色星球、兔星球科技馆……这些奇思妙想的主题,在居家隔离的特殊时期,展现儿童内心向往的理想生活。授课老师还鼓励学生用回收的光明牛奶瓶、牛奶纸盒等多种多样的环保材料进行创作,启发学生用创意为生活赋予美感。
今年工作坊评委特邀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的教授马丁·辛普森(Martyn Simpson)与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教授伊塔洛·奇奥迪(Italo Chiodi)。马丁·辛普森身兼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坎伯维尔、切尔西和温布尔登三所学院的副院长,他表示,这些学生作品在形式和构图上有很好的创意,配色和材料的运用也很有新意。“孩子使用了一些简单的材料来展现想象和创造的维度,并赋予作品诗意的美感与故事化的意义。我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描绘这个世界。真正的好作品,是精确的描绘与诗意的结合。”
意大利评委、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教授伊塔洛·奇奥迪同样肯定了这些作品的创意。“我在学院教书的时候,试图在年轻人身上培养的正是这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许多学生未来也许会从事艺术以外的其他职业,但创造性思维仍然是最根本的要素。”
工作坊艺术导师同样阵容强大,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未来设计研究院院长、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著名设计师丁伟,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徐国峰,意大利威尼斯美术学院教授萨维里奥·西米·德布吉斯 (Saverio Simi de Burgis),法国学校资深艺术教师、视觉传达艺术家玛丽亚·贝托姆(Maria Berthomme)受邀担任导师。除艺术家之外,今年还邀请了清华美院毕业的独立策展人李诗雯等,为今年工作坊增加了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业导师,给予学生艺术设计等不同领域的的创意启蒙。专业导师的线上授课融合了各自的文化背景,结合了不同的行业经验,让学生在学习创作之余,还能感受国际艺术设计领域的前沿资讯。
提升艺术教育国际影响力,文明互鉴搭建美育新平台
在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的自由便利,可以作为线下教学的有力补充,建立起线下线上融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友谊之路”系列活动,主办方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为全市多所中小学校,搭建艺术教育的国际平台,让上海学生绘画艺术作品真正“走出去”,将提升国际对中国艺术教育的了解,促进艺术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将有效扩大上海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线上校园工作坊通过线上连线、线下互动的方式,打破了空间与距离的阻隔,聚合国内外顶尖艺术教育资源与艺术行业前沿力量,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提升审美情趣。未来校园工作坊还将积极运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参与艺术实践,关注社会热点、感悟跨学科学习的魅力。
上海艺术教育一直在努力践行,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为学生们开拓国际视野,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以及宽广的展示平台。后疫情时代,在线上教育与“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如何在全新的挑战中转型布局,上海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积极探索尝试。
毋庸置疑,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下,全球艺术教育行业或将重新洗牌,建立艺术院校虚拟联合体,共同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探讨不同国别与文化的艺术教育问题,都将是未来艺术教育发展的重点。
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友谊之路”系列活动通过艺术实践培养创意思维,推进美育工作,提升青少年美育水平,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努力让上海中小学生在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也可以享受优质的国际艺术教育资源;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美育平台,将进一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艺术成长需求,在感悟艺术践行创新的过程中,打造一场跨国界、跨行业、跨年龄的多维度创意文化之旅,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